官名。金都水监属官。设于教城。管辖武城、白马、书城、教城四埽。人选由都水监廉举,领埽兵约二千人。
1101—1147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 子羽弟。 父刘死靖康之难。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深研《周易》。朱熹曾从之学《易》
?—501北魏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魏将慕容白曜破南朝宋东阳(今山东青州)时,被俘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充平齐户。后配为兵。性机巧,有文思,遂于平城以佣写书为业。后被召为中书写书生。复为侍郎
官名。又称伞房掌盖。清代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属官。初设时称掌伞总领,二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增为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是称,正六品,掌伞房事。凡皇帝御殿或祭祀行礼,则负责掌黄盖。
官名。又称总宪。明清都察院主官,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设,左、右各一人,秩正三品。十七年升秩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设右都御史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设,一人。五年
书名。清江忠源撰。收录江忠源所著有关调兵、练兵奏疏以及古今体诗八十五首。后附江忠源行状、碑文、墓表、祭文等。有同治三年(1864)刊本。
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在今湖南衡山县西,曾被指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称岣嵝山。《山海经·中次十一经》郭璞注:“衡山,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山上有碑,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禹治水时所刻。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夏官府左武伯司长官,省称左武伯。员一人,与右武伯中大夫共掌皇宫内外宿卫禁令,兼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皇帝临轩,则备三仗于庭,立于殿上东、西
?—前152秦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精于律历。秦时为御史,主四方文书。后有罪亡归,随刘邦起兵,从入关灭秦。楚汉战争中历任常山守、代相、赵相。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北平侯,迁计相,旋以列侯为主计
官署名。南朝宋置,掌制定律令法规,与三国魏所置定科曹同,隶吏部尚书。南齐、梁、陈沿置。其长官为郎,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秩六百石。唐代因其名,设删定使修改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