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古地名。见“郫邵”。
古地名。见“郫邵”。
?—1385撒拉族土司始祖。原名神宝,后以韩为姓。元时任世袭达鲁花赤。明洪武三年(1370)内附。六年授世袭昭信校尉管军百户。
朝仪制度。即由纠仪官员纠察朝仪。明代由纠仪御史及锦衣卫校尉纠察朝臣仪节。每逢朝会,有御史二人,锦衣卫校尉五百名,于南京奉天门下,监视朝臣举止。失仪者即剥去衣冠,执送镇抚司狱受杖。至万历时,始改为罚俸。
在汉魏雒阳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北部华林园内。三国魏黄初五年(224)所凿,引谷水入城汇注于此。池中有九华台,为帝王游乐之所。西晋、北魏时每岁三月上巳百官公卿以至庶民多修禊于此。
藏语意为大祈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在拉萨创立大祈愿法会,聚集僧众在大昭寺唪经祈祷。此后每年举行,沿袭而成定制。
东汉济南(今属山东)人。太平道首领张角弟子。角等定于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事,他竟向东汉王朝告密,致使大方首领马元义惨遭车裂,京师太平道徒千余人被杀。张角等被迫提前起义。
北齐河间(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字长明。少精通经学,兼长文藻。武平中选为太子师,讲授《孝经》,甚有声誉。隋开皇中卒。
又称呼揭、呼偈、呼得。古族名。位于乌孙西北,与丁零、坚昆相邻。从事畜牧业,出好马,产貂。初见于汉文帝时。宣帝时,匈奴内讧,其首领一度称呼揭单于,旋被匈奴郅支单于击败。三国时,仍活动于故地。
一作耿纬。唐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宝应二年(763)进士。为盩厔尉。大历初,为左拾遗。后充括图书使至江淮,览山水形胜,迁大理司直。大历十才子之一。一生久经离乱,诗多写个人经历,也有同情人民疾苦之
1454—1523明宁国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字大经,号敬轩。成化进士。授盐山知县,擢浙江道监察御史。正德三年(1508)官至大理卿,断案常抗刘瑾意。十二年进右都御史。世宗即位后致仕,卒于家。著有《敬
官名。三国魏置,员一人,六品,掌典禁兵督守殿廷。西晋员十人,六品,分隶左、右卫将军,朝会宴飨及乘舆出入,直侍左右,夜开宫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多选清望之士充任。东晋孝武帝太元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