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阳
战国楚地。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战国策·楚策一》:苏秦说楚威王:“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西汉置旬阳县。
战国楚地。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战国策·楚策一》:苏秦说楚威王:“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西汉置旬阳县。
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水经·伊水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杜
前710—前676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前676年在位。名失传。秦武公之弟。继武公即位。生有三子,即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即位后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梁伯、芮伯来朝。在位二年死。
古建筑中的一种石雕加工手法。类似今日浅浮雕。其特征有三:(一)凹下去的“地”(底子),大体在一个平面上,凸出的雕刻主题高出石面不多,一般1—2厘米。(二)装饰面,无论是平面还是弧面,雕刻各部位的高点,
宋乡兵之一。(1)北宋河北、河东、陕西等路按比例征民丁为义勇,于手背刺字,农闲教习武艺,战时防守城垒,官给米、钱。神宗时,改为保甲。(2)南宋湖北路征主户有双丁者为义勇,每十户为一甲,五甲为一团,农闲
封山和嵎山的合称。嵎或作隅、禺。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二里。相传古汪芒氏之君防风守此。封储 清仓储术语之一。雍正五年(1727)规定,各省酌留布政司银两,自十万至三十万不等,以备不时之需,由督
?—1352即李二。元萧县(今属安徽)人。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与赵君用等以烧香聚众,举兵起义,攻占徐州。次年九月,徐州为元丞相脱脱攻破,出逃未久,被俘牺牲。
见“鸟铳”。
?—310十六国时人。 巴賨(或说氐)族。晋永康二年(301),舅李特于蜀反晋,称镇北大将军,受命为将。特子雄称益州牧,任为材官将军。遇事多被委决。雄称成都王,为太宰。成汉晏平二年(307)与李云率军
书名。清郑达撰。二十卷,仅存十三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主要汇辑了南明永历朝建立和灭亡的史料以及永历、鲁王诸政权的名臣传记。书中之郑成功海东事及陈永华、张名振等传颇具史料价值。有海盐朱氏旧藏抄本、上海
唐时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死后,南宗又分为南岳与青原两系,后南岳分沩仰、临济二宗;青原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此五宗各成一家,是谓五家。宋时,临济宗再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合前五家,号为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