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为各乡之长官,即乡大夫。齐制有二十一乡,每乡设一人,掌一乡之政教风化,向上推荐乡里的好学、慈孝、俊良和有勇力者,举告不孝不悌、骄躁淫暴和不用上令者。后代亦有沿置者,为乡之头目,掌教
地名。在今广西岑溪市南大隆附近。明万历中设参将驻此。
见“迦叶摩腾”。
亦称布僚。旧称土佬、土僚。壮族自称之一。意为最早住在这里的人。今广西钦州市和左右江一带壮族多以此自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共二十三条。规定各省于省城设立农务总会,府厅州县酌设分会,乡镇村市酌设分所。主要从事阐明农学、创制农具、改良农产、编译农书等活动。此外规定了有关农会人员数额
即“盐法”。
书名。西晋陈寿撰。十篇。记述自汉至三国时期益州(巴、蜀、汉中)地区人物事迹。已佚。益智礼不花 即“王璋”。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望气之法以占验吉凶。
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清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放牧。南起今辽宁凤城市南,东北经新宾县东折西北至开原市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
唐宋官衔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唐三品以上服紫佩鱼。金四品以上佩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