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明末清初四川人,字一匡,自号日樵道人。明崇祯年间拔贡,十五年(1642)冬入都就选。后遇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遂将其目睹情况著为《国变录》。
清代*回疆八城中的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四城。因其位于东部,故名。
清制,凡已得封典之员,再次请封或升爵,称晋封,也称晋授、晋赠。
地名。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北。三国吴黄武元年(222),魏使曹仁率步骑数万向濡须、仁伪欲东攻羡溪,即此。
明天启元年(1621)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因以辅臣主兵事,故名。
见“隐占”。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晋国军队中设军尉,负责管理为卿将驾车之军吏及训练士卒。元尉为中军之军尉。大夫爵。
官名。三国蜀置,统诸军,位中监军下。三国吴亦置,与左、右典军共典宿卫禁军。东晋时祖约亦曾置此官。
即“吕伋”。
书名。宋吴逵撰。一卷。谱列自西汉初迄后周显德帝王世系,凡一千一百六十五年,每代略加论断。政和二年(1112)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