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息记可汗
南北朝时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逸可汗、阿逸可汗。名科罗。阿史那氏。突厥汗国创始人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子。西魏废帝元年(552,《资治通鉴》作二年),父死,嗣为突厥可汗。时柔然余众拥阿那瓌叔父邓叔子以图复国,遂出兵破邓叔子于沃野北赖山(一作木赖山,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次年三月,遣使西魏,献马5万匹,以结和好。是年病卒。临终前,舍子摄图,立弟俟斤为木杆可汗。
南北朝时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逸可汗、阿逸可汗。名科罗。阿史那氏。突厥汗国创始人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子。西魏废帝元年(552,《资治通鉴》作二年),父死,嗣为突厥可汗。时柔然余众拥阿那瓌叔父邓叔子以图复国,遂出兵破邓叔子于沃野北赖山(一作木赖山,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次年三月,遣使西魏,献马5万匹,以结和好。是年病卒。临终前,舍子摄图,立弟俟斤为木杆可汗。
见“哀册”(1717页)。
元朝大臣。字公迈。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孙,恒阳王※廉希宪第五子。由太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任至江西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曾师事南昌士人熊朋来,从学诸经礼义。至治二年(1322),迁陕西行省左
指公元781—848年间吐蕃占领敦煌时代的石窟。据统计有洞窟46个,多为9世纪所凿。石窟外形大多为覆斗窟形,帐形龛,长方形窟门。在壁画中突出吐蕃赞普及其臣工、侍从等人物,如158窟的诸国王子※《举哀图
书名。简称《秋涧集》,元王恽(1275—1336)撰。100卷。恽,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字仲谋,号秋涧,因以名集。中统元年(1260)由东平评议官选至京师,历任翰林修撰、待制、监察御史、提刑按察使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永宁河西。洪武十六年(1383)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十九年革,分置雅州、碉门两茶马司。主要同大、小金川及康定等地少数民族贸易。易法,与河州茶马司相似。
见“契苾明”(1565页)。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多新氏。字可斋。隶镶白旗满洲。初参与镇压义军,出征数省,受超等伤一处,赏戴花翎,赐号哈丰阿巴图鲁。同治八年(1869),擢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五年(1879),调成都副都统。十三
苗族村寨领导农业劳动的头人。苗语称“巴故告亚罗”(黔东方言、译音)。举凡春耕播种,开镰收割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皆由其领头进行。生产程序多按传统习惯。一般由男性成员承担,可世袭。由群众在最早居住此地,了
书名。元官修。40卷。起延祐七年(1320)三月,迄至治三年(1323)八月。附《事目》8卷,《制诰录》2卷。泰定元年(1324)十二月,命翰林国史院修撰,由翰林学士吴澄、曹元用、马祖常、谢端等人负责
西夏襄宗李安全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