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傅乐焕

傅乐焕

1913—1966

现代民族史学家。山东聊城人。汉族。早年在济南市读书,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后,被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辽、金、元历史研究,尤着力辽史。1947年,入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毅然返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后调至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历史系副主任等。1966年5月,在“文化大革命”即将开始之际,因惧怕受冲击,投水自杀。为人谦和,治学严谨。1942年发表《辽代四时捺钵考》长篇论文,以辽帝春水、秋山等为线索,对涉及的主要地名和四时捺钵制度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详实,对了解辽朝的疆域和地理及这一时期契丹族的政治制度,极有参考价值,受到学术界重视,因获中央研究院的杨铨奖金。《捺钵与斡鲁朵》一书,是他在英国写作的博士学位论文。《关于达呼尔族的民族成分识别问题》、《关于清代满族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是他50年代参加满族、达斡尔族的民族识别和社会历史调查后所撰,代表了他后期的学术成就。此外,今出版的《满族简史》一书,初稿是他生前通篡定稿。1984年,中华书局将其主要论文汇为《辽史丛考》一书出版。

猜你喜欢

  • 鄂鲁春

    见“鄂伦春族”(2052页)。

  • 北青摩崖

    金代女真文字崖壁刻书。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刻,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串山。1911年发现。字面高1米33。有5行40余字。所记佛事,因字迹模糊,不易辨认,学者对其解读意见不

  • 山答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萨尔达卫。嘉靖(1522—1566)间设。并说清代有萨尔达山,在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又说宁古塔(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地名萨克达,音亦

  • 崔忻《井阑题名》石刻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

  • 定乡

    地名。亦名壤城。原名乡城。东界稻城,南接云南中旬,西毗德荣、巴安,北至理塘。原为理塘土司属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瞻对番官作乱,该地喇嘛背叛土司,聚兵往援,为官兵所阻。又诱杀理塘守备,川督派兵征

  • 噶达克

    旧镇名。噶尔雅沙之旧称。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部,噶尔藏布右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英西藏条约》签订后,被迫开为商埠,为附近地区与印度贸易中心之一。新藏公路经过此境。参见“噶达克商

  • 俱禄毗伽

    见“腾里可汗”(2372页)。

  • 贤明宝物公主

    见“宝物公主”(1523页)。

  • 阿寅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营”。古代蒙古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方式。该家庭只包括二、三代人,通常由一家成员及若干帐幕与幌车组成单独营地进行游牧。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长,个体家单独活动能力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