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参见“叭”(542页)。
参见“叭”(542页)。
金代对静宁山神的封号。静宁山旧名旺国崖,即今河北省张北县大马群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征辽时曾驻跸于此。大定八年(1168),更名静宁山,建庙。明昌六年(1195)九月甲申,以冕服玉册,册静宁山神为镇安公
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1396页)。
1850—1926近代东北民族史地学家。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汉族。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入北京国史馆,任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投吉林将军,被派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克普恰克”。源于元代钦察人。其中大多数来自东钦察。从事畜牧业,牲畜主要有马、牛、羊和骆驼。现代哈萨克语就是在古代钦察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乾隆二十二年(175
见“弗思木卫”(670页)。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1641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初为察哈尔部大臣。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兵败后,率200余户从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男爵。三年(1638)
1801—?清代高僧。藏族。出生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丹增部落。6岁被认定为惹卜察奇合日寺桑丹林静修院智观巴·洛桑喜饶转世,迎请坐床。9岁于拉卜楞寺从阿莽·贡乔坚赞法师钻研内典,兼习诸明,举凡显密义理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