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615),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后以称为满洲八旗)。后金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八旗蒙古。清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又建立八旗汉军,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迄而形成。在旗之人,通称旗人,由旗人所组成的军队即称“八旗兵”。清入关后,以镇守京师,陆续派出驻防,与其眷属一体分称为“在京八旗”和“驻防八旗”。※京旗兵制,循旧创新、继往开来,陆续分组为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藤牌营等。属※内务府三旗者,俗称“包衣兵”,其营即分称为包衣护军营、包衣骁骑营等。驻防兵制,骁骑兵为主体,分隶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等官。清入关前,八旗兵善于“以少击众”,其锐难敌。乾隆间(1736—1795),相继析入绿营为官充兵。道光六年(1826),宣宗曼宁公开允准满、蒙、汉八旗兵入绿营充当马兵或战、守兵。由于骄傲腐化,渐失战斗力,以至后被绿营兵取代。入关前后共有20万人;清末有22万多。

猜你喜欢

  • 巴珲岱

    ?——1723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一等侯伊尔德之孙。顺治十八年(1661),袭一等侯爵,授散秩大臣。康熙十九年(1680),擢正黄旗蒙古都统。二十一年,调正黄旗满洲都统。二十七年(168

  • 和雇和买

    见“和雇”(1445页)与“和买”(1442页)。

  • 李流

    248—303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字玄通。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四子,※李特之弟。少好学,善骑射,被晋东羌校尉何攀举为东羌

  • 带牌天使

    西夏信使名。西夏时期于对宋战争中,常被遣持信牌策马以传递紧急军情。

  • 旗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 女直水达达路

    即“水达达路”(424页)。

  •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

  • 剪发革僚

    见“打牙仡佬”(431页)、“仡佬族”(572页)。

  • 朵甘卫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辖地范围仍旧,即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设都指挥使2员、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员,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员,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少数民

  • 耶律明隐

    见“耶律刘哥”(1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