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隆笙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浊”,进行改制。以楠木制成柜状,形如夹屏,设两个皮制风囊。柜上竖不同音律的90个紫竹管,管端实以木莲苞,下端植入箱中,横分为15行,纵列6管。柜外另设15个小管作按键,管端实以铜杏叶。笙首为两只木雕孔雀,饰以真孔雀羽毛,中设机关。囊面如琵琶,朱漆杂花,有柄可鼓动风囊。整体高5尺许,箱面雕有缕金枇杷、宝相、孔雀、竹木、云气。底座雕以狮象。凡宫廷大宴之日,置于大明殿下,列于轩陛之间,与众乐并奏。用乐工3人,1人鼓风囊,1人按管键,1人操纵机关。键动笙呜,孔雀应声而舞。此笙一呜,众乐皆作,笙止,众乐亦停。此为我国音乐史上一大发明和珍奇。

猜你喜欢

  • 镇雄土知府

    参见“芒部土知府”(679页)。

  • 凉山彝族等级制度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制度。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按血统和身份贵贱分为5个等级。其中兹目(包括封建王朝任命的土司、土目、土舍)、诺伙二者为统治等级,通称“黑骨彝”或“黑骨头”;曲诺、阿加(又称安家奴或安家

  • 耶律伯坚

    元初大臣。字寿之。契丹族。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人。史载其为人豪侠,喜交名士。受荐为宦,至工部主事。至元九年(1272),迁保定路清苑县尹。任内,谏大司农司解徐水之害,民得以安。又接民诉,禁权贵截

  • 太禧院

    即“太禧宗禋院”(275页)。

  • 女真姓氏

    金代女真族姓氏。《金史·宗室表》序说,女真人“以部为氏”,即以部落名称(部落名一般来源于居地名)为姓氏,有多少部落就有多少姓。据《金史·留可传》,辽末金初女真族共有47个部落,然后来有发展变化。女真人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噶穆河卫

    见“古木河卫”(441页)、“可木卫(一)”(491页)、“古木卫”(440页)。

  • 造纸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造纸和作坊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此设置。仁宗天盛(1149—1169)时期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布桑纳木札勒”(1424页)。

  • 斯蒙木朗

    独龙语音译。即水冬瓜树地,是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主要耕地之一。独龙族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水冬瓜树较一般的树枝叶茂盛,砍烧后,灰烬多肥力大,可以连种3年庄稼。这种树生长快,可以缩短休耕时间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