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

北魏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也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拓跋氏所建。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东晋太元元年(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十一年(386),原代王拓跋什翼健孙※拓跋珪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重建代国,称代王,年号登国,旋改为魏王,史称北魏。初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相继击败库莫奚、高车、柔然及后燕等,势渐强。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劝课农桑,屯田垦荒,兴办学校,巩固了国家统治。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尽有关中、辽河流域及凉州,复北败柔然、高车,西逐吐谷浑,统一北方,兵锋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与南朝刘宋对峙。是时改定律令,宽刑省罚;创行新字,兴太学;增辟垦田,移民畜牧,促进鲜卑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位期间,先后改定官制、礼仪,更律令,严法制,提倡务农积谷,考核官吏,改鲜卑旧俗,提倡说汉语,衣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促进汉化。疆域东北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南达秦岭、淮南、北抵蒙古高原。孝武帝※元修嗣位后,权相高欢擅政,内乱迭起,争战不息,永熙三年(534),为欢所逼,西奔关中,国遂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取代。从拓跋珪建北魏始至孝武帝西奔,共历14帝,凡149年。若包括东、西魏,则历18帝,凡 171年。

附:北魏帝系(含东西魏)

猜你喜欢

  • 完颜守纯

    ?—1233金大臣。本名盘都。女真族。完颜氏。金宣宗※完颜珣次子。贞祐元年(1213),封濮王。历任殿前都点检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权都元帅、枢密使、平章政事。兴定元年(1217),授世袭东平府路三屯猛

  • 杨灵珍

    ?—504南北朝时期仇池氐帅。初为北魏将领穆亮副将。齐建武二年(495),随魏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元英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占据泥公山(今甘肃成县西南)。四年(497),受封南梁州刺史(一作行梁州刺

  • 苦他巴

    即“古塔巴”(441页)。

  • 放走

    元代长跑竞赛。详见“贵由赤竞走”(1655页)。

  • 圣祖御制沪定桥碑记

    碑铭。康熙四十年(1701),清军平定驻打箭炉营官喋巴昌则集烈之乱后,提督岳升龙奏请于泸水旧渡口建铁索桥,四十五年(1706)桥成,四十七年康熙帝赐名泸定桥,并亲自撰文,勒石树碑以纪其事。碑文载《卫藏

  • 真相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或译宰生,一说又称三温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丙兔台吉子。部名威兀慎(畏吾儿沁)。嘉靖三十八年(1559),随祖、父进入西海(今青海),逐走原右翼异姓领主亦不剌部下卜

  • 李谅祚

    1047—1068西夏第二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没藏氏。生于两岔河行营,以河名谐音命名。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方周岁即位,由母没藏氏与国舅没藏讹庞国权执政。福圣承道四

  • 岳希蓬萝卜村等处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 慕容明

    680—738唐代吐谷浑王族。字坦,号代乐王。慕容氏。神龙二年(706),受唐封左屯卫翊府左郎将。景云二年(711),摄左屯卫将军,仍充押浑(指吐谷浑部落)副使。玄宗开元元年(713),拜上柱国,十年

  • 阿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所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作阿奇卫,并说清代阿奇噶珊,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尼满噶珊之北,与穆克图哩山、实尔固辰噶珊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