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巴
基诺语音译。旧时云南基诺族村社长老。又称“老伙头”,傣族土司改称之为“寨父”。与称“卓生”(汉称“老菩萨”,改称“寨母”)的另一长老同由村社内两个姓氏中最年长的男子充当。去世后由同一氏族中年纪最长者补任。年长是担任此职的唯一条件。即使其碌碌无为,甚至是个瞎子或哑巴,也应由其担任。职责主要是与卓生共同管理占卜,决定播种日期,主持播种仪式,决定村社过年日期,依靠习惯法调解村社成员间纠纷,处理对外事务。迄至本世纪50年代初,仍基本属于村社的公仆,一般无特权。
基诺语音译。旧时云南基诺族村社长老。又称“老伙头”,傣族土司改称之为“寨父”。与称“卓生”(汉称“老菩萨”,改称“寨母”)的另一长老同由村社内两个姓氏中最年长的男子充当。去世后由同一氏族中年纪最长者补任。年长是担任此职的唯一条件。即使其碌碌无为,甚至是个瞎子或哑巴,也应由其担任。职责主要是与卓生共同管理占卜,决定播种日期,主持播种仪式,决定村社过年日期,依靠习惯法调解村社成员间纠纷,处理对外事务。迄至本世纪50年代初,仍基本属于村社的公仆,一般无特权。
清代新疆山名。《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指为天山主峰。即今新疆温宿县北汗腾格里峰。位于中国、前苏联边界上。海拔6995米。高处终年积雪,有现代高山冰川。
唐时南诏初期国务行政机构六曹之一。参见“六曹”(382页)。
伊儿汗国第十六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麻合马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1339),被哈剌察儿(亦称洒克哈散)立为汗。辖地伊剌克(今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刺彰簇。居岷州卫叠州地,即今甘肃迭部境。正统二年(1437),镇守洮州都督佥事李达等以刺章等族人常出没杀死民人,奏请调官军镇压。英宗认为宣布恩威即可,“务在事妥民安,毋因而激变”。
土司名。位于贵州东北部。境内有汉、苗、土家等民族散居。唐属充州。宋属沅州。元置省溪等处军民长官司,后改为省溪霸场蛮夷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北。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1368—1398)初,改为省溪
元末明初云南阿迷州土官。彝族。又作和宁。元末承袭阿迷州万户府土官。明洪武十六年(1383),亲自赴京朝贡。十七年,予诰敕冠带,实授阿迷州(治今云南开远县)土官知州。
1826—1860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第四女。孝全成皇后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下嫁蒙古奈曼部台吉德穆楚札克布,其夫为额驸,袭札萨克郡王,历官御前大臣、都统。咸丰十年(186
元朝大臣。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之孙,马刺之子。文宗(1328—1332年在位)朝,任怯薛官。顺帝至元元年(1335),袭淇阳王爵,封御史大夫,加太傅。十月,为监察御史所劾,以其为逆臣也先铁木
有关外商于西藏进行贸易应遵守之规定。乾隆五十八年(1793)善后章程规定:准许在藏居住贸易的巴勒布、克什米尔等进行兴贩,由其头目按名造册,存驻藏大臣衙门备查;巴勒布商民每年准贸易3次,克什米尔商人每年
白族创世史诗。亦名《白族开天辟地》、《白族人的来历》。世代相传,一般以“打歌”这种文艺形式来演唱。内容主要有“洪荒时代”、“天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3部分,其中也反映了白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敢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