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延
晋代吐谷浑王。鲜卑慕容氏。※吐谷浑长子。史称其雄姿魁杰,勇力过人,羌人惮之。慕诸夏之风,自号“项羽”,以示有逐鹿中原,决天下雌雄之志。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父卒,嗣立,其统治地区,南达昴城(今四川阿坝),西至白兰(今青海都兰、巴隆一带)。因性酷忍,不能恤下,不断遭到羌人的反抗。咸和四年(329),为昴城羌人首领姜聪刺死。临终,嘱其将纥拔泥善辅其长子叶延,速保白兰。有子12人。
晋代吐谷浑王。鲜卑慕容氏。※吐谷浑长子。史称其雄姿魁杰,勇力过人,羌人惮之。慕诸夏之风,自号“项羽”,以示有逐鹿中原,决天下雌雄之志。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父卒,嗣立,其统治地区,南达昴城(今四川阿坝),西至白兰(今青海都兰、巴隆一带)。因性酷忍,不能恤下,不断遭到羌人的反抗。咸和四年(329),为昴城羌人首领姜聪刺死。临终,嘱其将纥拔泥善辅其长子叶延,速保白兰。有子12人。
?—1233金大臣。名承裔。女真族。完颜氏。金世祖劾里钵后裔。末帝※完颜承麟之兄,初为奉御。贞祐(1213—1217)间,累官知临洮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兴定元年(1217),为元帅左都监,行帅府事
蒙古族特有民间传统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或“朝儿”。因琴杆顶端饰以雕刻精细的马头,故名。一说前身为“奚琴”,来源于东胡系的“奚”(库莫奚)。相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在蒙古地区已有所流传。蒙古民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名。在今甘肃省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清同治(1862—1874)年间修建。1929年马仲英事件时被焚烧殆尽。1937年重建。为保安族地区规模最大之清真寺,内设有阿拉伯文
古河名。即今日白龙江。《汉书·地理志》: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今甘肃文县)入白水。《水经·羌水注》: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谓之天池白水。水源有二,一支出岷山北,名桓水,东南流至羌道(今甘肃舟曲)
1860—1929清末民初蒙古族学者。字仁甫,号耀东。蒙古镶白旗人。少年好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登进士第,入翰林院,为散官编修,后任侍讲学士。因病免官。博通经史,著作有《静观斋遗书》21册,包
见“阔列坚”(2274页)。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窟哥。出自大贺氏族。贞观十八年(644)七月,率兵助唐太宗攻讨高丽,师还,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受太宗封左武卫将军。二十二年(648)十一月,诸部咸请归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
即“大哈”、 “卡日其卡”(546页)。
?—178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沙克都尔扎布次子。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十九年(1754),随参赞大臣努三等赴阿勒和硕,侦乌梁海宰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