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谷浑

吐谷浑

鲜卑语。一说意为“泥土、尘土”。①(246—317)人名。吐谷浑族始祖。鲜卑慕容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庶长子。父分部落1700户(一作700户)以隶之,分地而治。父死,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涉归嫡子)嗣立。因与弟失和,于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率部众西迁至阴山(今内蒙古阴山)。晋永嘉之乱(312—313),又率部西南渡陇山(今甘肃陇山),至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北)。后又向西南扩展,统有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青海等地。征服当地氐、羌部落,其部日强,遂建政权。晋咸和四年(329),传至其孙※叶延,始以其祖父名吐谷浑为姓氏,以示“尊祖之义”,亦为族称与国号。至隋初,复以慕容为姓。 ②古族名、国名。吐蕃又称之为“阿柴”、“阿辖”。原游牧于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为鲜卑慕容氏一支。后其部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一带。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称。晋义熙元年(405),其首领※树洛干据莫何川(今青海贵德西莫渠沟河一带)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南北朝时,先后附属宋、齐、北魏。梁大同元年(535),其王※夸吕始称汗,建国,都伏俟城(今青海湖南铁卜卡古城)。奉行睦邻政策,与东魏、隋室相继通婚。唐初,其政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由其王※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中心,后臣附于吐蕃 ;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为中心,臣附于唐。贞观九年(635),其王慕容顺被部下杀,子诺曷钵继位。次年,受唐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勤(勒)豆可汗。后尚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受封为驸马都尉。其二子亦娶唐金城县主、金明县主。龙朔三年(663),以大臣素和贵投归吐蕃,受吐蕃攻击,率部逃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谷浑国灭亡。后部众散在朔方、河东之境。部族分散,史称“退浑”。北宋以后,其故地出现“西宁州土人”,与今土族有渊源关系。吐谷浑政权从晋永嘉末年(313),建国于群羌故地起,至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止,约350年。最盛时其疆域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地产良马号“青海骢”。善作兵器。仿中原王朝制度。初信萨满教,西迁后信奉佛教。

猜你喜欢

  • 罔萌讹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惠宗李秉常太后梁氏亲信。曾多次鼓动摄政的梁太后进攻宋朝。夏乾道元年(1068)二月,谋隐匿杀害宋朝官吏杨定的凶手李崇贵与韩道喜,被国相梁乙埋执献宋朝,因与之有隙。十一月,为太后谋以

  • 屋质定变

    又作“乌哲定变”。契丹建国初期所平息的一起王位争夺事件。屋质(清代译“乌哲”),即耶律屋质,辽太宗时重臣,累官惕隐,掌皇族政教,尤得淳钦皇太后器重。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伐晋还军,卒于

  • 杨杰

    1889—1949近代军事学家。又名漱石,字耿光。云南大理人。母白族,父汉族。自幼喜好兵书,稍长即钻研《孙子兵法》,立志从戎。清末入敷文书院,后至昆明,入云南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北洋保定武备学

  • 忒木台儿

    元朝将领。蒙古巴儿忽氏。※唵木海子。受父教,熟知用炮技术。父卒,以从战功,袭炮手总管。世祖至元十年(1273),守正阳,置炮200门,击退宋军进攻。十三年,从丞相伯颜攻宋,驻军临安之皋亭山。南宋王室降

  • 富勒铭额

    ?—1903清朝将领。字子约,满洲镶白旗人。古城驻防。以古城为回民起义者陷,全家被杀,遂投效文麟部清军,以智勇抗击,解西安及敦煌之围,赐号“坚勇巴图鲁”,充古城协领。西陲告宁,置屯田,修兵房。光绪十四

  • 那马

    ①怒语音译,意为“不翻悔”。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土地买卖成交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成交后,由买方请卖方和从中说合的人吃一顿酒饭,自是,买方便可以永远耕种。但买方日后出卖这块买进的土地时,仍要先征求原卖

  • 兀儿速惕

    即“乌斯”(330页)。

  • 把秃猛可

    见“达延汗”(726页)。

  • 通政院

    元代掌驿传的中央机构。太祖时始置站赤,太宗进一步完善,至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世祖至元七年(1270),立诸站都统领使司掌其事。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

  •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契丹官署名。“儿”有时写作“人”。又作南面行宫都部署司、汉儿(人)渤海都部署司(院)。契丹开国初,※耶律阿保机于天赞元年(922)创※宫卫制(斡鲁朵),新帝践位,皆置专有宫卫,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