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宗头
南北朝巴建少数民族首领。建平郡(治今四川巫山县)人。族属巴建蛮。晋建平夷王向弘后裔。南朝宋泰始(465—471)中,率众反抗王朝统治。南齐永明(483—493)初,复与黔阳蛮田豆渠等联合,聚众5千人,据守城池。遭巴东太守王图南所遣司马刘僧寿等攻击,夜烧城退走。后不知所终。
南北朝巴建少数民族首领。建平郡(治今四川巫山县)人。族属巴建蛮。晋建平夷王向弘后裔。南朝宋泰始(465—471)中,率众反抗王朝统治。南齐永明(483—493)初,复与黔阳蛮田豆渠等联合,聚众5千人,据守城池。遭巴东太守王图南所遣司马刘僧寿等攻击,夜烧城退走。后不知所终。
碑铭。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赞海兰察等捐资5千两,于西藏拉萨磨盘山之南建庙,作为摄政济咙呼图克图住锡之所,翌年落成,乾隆帝赐名“永安寺”,颁满、汉、蒙、藏四体匾额。钦差驻藏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和宁
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
旧名卜魁、卜奎。城在黑龙江省西部。辖境东至内兴安岭以东之黑龙江,西与北越兴安岭接呼伦贝尔,南连宁古塔界。城市沿革同※龙江府。康熙三十年(1691),于嫩江东卜魁村建城,因邻近齐齐哈尔村,故名。城周50
仡佬族丧葬习俗。埋葬死者之前举行的一种舞蹈仪式。多在安葬前一日行之。舞者三人一组,分别吹芦笙、打钱竿、舞丝刀,边跳边唱。盛行于贵州遵义、仁怀等地。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西孤山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花草图案,无字,背面刻汉文12行,23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18行,540字。两种文字不对译,契丹字意尚不晓,汉文叙墓主人身世。死于辽道宗大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中右旗界;西至哈喇陀罗海,接本部右翼末旗界;南至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察罕诺尔齐特呼拉,接本部右翼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始任札萨克多
见“柳中”(1575页)。
1885—1960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全名乌扎拉·萨喇春。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教育。回国后,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及辛亥革命思想影响,与本族知识分子
?—1670清朝将领。又作托博克。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居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隶博硕克图汗。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年(1632),清军征察哈尔,林丹汗西
地名。在类鸟齐西南,东至察多,西至硕板多。其地二山对峙,两水合流,为入藏孔道。原隶西藏,派第巴管理。康熙五十八年(1719)归附进藏清军,挽运军粮。雍正四年(1726)会勘地界,以其地赏达赖喇嘛。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