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赫林耶

哲赫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哲赫忍耶”、 “哲合林耶”等,系阿拉伯语“哲赫勒”转声,即“公开”、“高扬”之意。以高声诵记主赞圣的“迪克尔”(赞词),故又称“高念派”或“高赞派”。创教初期,又称为“新教”。由甘肃河州回民※马明心于清乾隆年间(1735—1795)创立并传播。源于阿拉伯也门地区的沙孜林耶,又吸收其他苏非派的一些教义。一说与嘎的林耶同属格什板顶耶这个苏非主义派别,嘎的林耶属暗传,而此派为明传。该派对教义、教法的阐述、比较灵活,对宗教仪式也有所简化,如将“主麻”(聚礼)的16拜,简化为10拜;强调“海底叶”(布施)要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独爱私用;反对教权世袭,主张传贤不传子。受到下层群众之拥护,曾遭到清政府禁止,教众曾参加和发动多次反清斗争。以后由反门宦之教派,发展成为门宦很深的教派。该派除保持伊斯兰教之基本信仰外,增加了对教主的狂热崇拜和神化及对圣徒、圣墓之信仰。主张朝拜教主之拱北(陵墓)。在礼仪上遵循哈乃菲学派之主张,认为教乘、道乘、真乘三者不可分割,但重视跟随教主进行道乘修持之功课。在功课礼仪方面,主张凡是已足封斋年龄的儿童(男12岁、女9岁),就应封斋;入斋和开斋要亲自看新月,反对报月和领月;葬礼主张用《古兰经》转“费达”为死者赎罪;不主张妇女戴盖头、蒙面纱;礼拜时主张穿中国式带襟大褂和长袍,并戴黑色6角锥体帽,男子不留腮须等等。从其第三辈教主马达天以后,实行教权父子相传世袭制。除清真寺外,教主住地设“道堂”,为教主修功办道之场所。被视为圣地,也是政治、经济中心。在教主之下,集若干教坊为一行教地,设热依斯(早期称称海里凡、即办道者、代理人),代主教管理这一地区的各清真寺和教务。内部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解放后,废除政教合一制和宗教特权。该派有“沙沟”、“北山”、“板桥”、“南川”四个支派门宦。主要分布在宁夏固原、西吉、海原、银南(主要是吴忠)地区,甘肃天水(主要是张家川)地区、平凉、兰州市等,他如云南、四川、贵州、新疆、黑龙江、山东济南、北京等地有少量的教徒,今约有40—50万人。

猜你喜欢

  • 吐谷浑玑

    480—516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族。字龙宝,河南洛阳人。洛州刺史吐谷浑豊之子。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曾孙。其先祖头颓约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逃北魏,后世居其地。玑“处武怀文,博畅群籍,善文艺,爱

  • 荣王

    ①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完颜爽由英王进封。爽名阿邻,天德三年(1151),授世袭猛安。正隆(1156—1161)中,犯海陵王酒禁,贬归化州刺史,夺猛安,旋授安武军节度使。海陵剪灭宗室,忧惧不知所出,会

  • 亲家伍

    参见“家伍”(1947页)。

  • 渔箔

    京族渔民的主要捕鱼工具。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一带。传说200年前就已使用。用木条和细竹蔑在浅海滩上围插而成。结构分头、身、尾三部分,形状似龙虾,头大,身细长、尾圆小。头部宽大,伸向海岸

  • 疏勒

    西域古国名。王治疏勒城(今新疆喀什)。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500余,口18600余,兵2000。国王之下设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1人。居民从事

  • 伍如

    唐吐蕃军政建制, “如”藏语意为“翼”。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卫地之内,为“五如”之一。分上下伍如。设“如本”统领。该如如本并军事长官为那囊王干及贝·

  • 箕子东封朝鲜

    亦称“箕子走王朝鲜”。箕子为商末贵族,官太师,是商纣诸父。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其东封朝鲜有二说:一谓在其东走朝鲜之前受封。《史记》载:周武王克商,访“道”于箕子,箕子向武王“

  • 讹打剌

    见“兀提剌耳”(111页)。

  • 铜州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3独奏州之一,仅知其领花山1县。州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哈尔巴岭一带;一说在渤海“旧国”之地(即今吉林省敦化县境);有说在今辽宁铁岭县地区。辽灭渤海后,其民部分被辽

  • 吴王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三月,耶律稍受封;重熙六年(1037)三月,秦王萧孝穆徙封;十年(1041),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受封;二十一年(1052)七月,北院枢密使萧革受封;重熙末,北院枢密使耶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