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圭斋集

圭斋集

书名。元欧阳玄(1274—1358)撰。16卷。玄,浏阳(今湖南浏阳县)人,字原功,号圭斋。宋欧阳修之后。平生三仕成均,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文宗时预修《经世大典》,顺帝时任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文风严谨,所作必询其实事而后书,绝不夸诞。朝廷重大制诰,多出其手。是集原为门人王师模所辑,揭傒斯作序44卷,失传。今存本为其孙铭、镛编辑,明成化七年(1471)刊刻。所载多元末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一定史料价值。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本。

猜你喜欢

  • 姚显

    ?—413后秦将领。字子章。羌人。后秦主※姚兴弟。初以司隶校尉佐姚兴。皇初元年(394)姚泓被立为太子后,曾受命与中书令姚晃同辅太子,入直西宫。后拜卫大将军。弘始十年(408),曾统军2万,节度诸军攻

  • 花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因服饰以蜡染花纹而得名。民国初年又有大花苗与小花苗之分。大多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北、滇省及四川南部等地。在黔东南黎平一带,又住有一种称之为花衣苗者,与花

  • 百夷

    古族名。亦作“伯夷”、“僰夷”、“摆夷”。元明时期对傣族先民的称谓。始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周致中《异域志》等书,为唐宋时“白衣”之同音异写。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古训、李思聪奉命至麓川平缅

  • 速檀

    阿拉伯语sultan的音译。又译算端、素丹、锁鲁檀、苏勒檀等,今多译苏丹。原意为“力量”、“权柄”,后引伸为“统治者”、“君主”。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的称号。10世纪伽色尼王朝创建者马赫穆德始用此称号,

  • 潭戎

    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澧中(今湖南澧县)人。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率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一带)、澧中少数民族举兵反汉,烧邮亭,杀官吏。后为武陵郡兵所破,归降。

  • 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

  • 马宁

    ?—1680清朝将领。宁夏(今银川市)人。回族。原为明朝参将,驻守陕西。顺治二年(1645)降清,隶汉军正白旗,授副将。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及甘肃回民抗清斗争,为凤翔中协副将,历任四川右路总兵,湖

  • 伯咄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

  • 毛南三酸

    毛南族传统风味食品。毛南语称“腩酸”、“瓮煨”、“索发”。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县毛南族聚居区。毛南人“百味用酸”,此三味食品最受欢迎。“腩酸”即酸肉,将猪肉或牛肉切成薄片,盐渍两三天,与蒸熟

  • 望楼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平埔人村社所构筑的了望哨楼。择隙地编藤架竹木高建而成,每逢禾稻黄茂至收获登场之际,村社派人登楼彻晓轮值守望,以防奸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