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列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故该碑可能为840年后西迁河西走廊的、由后唐赐封为英义可汗的甘州回鹘可汗的纪功碑;一说为牟羽可汗的纪功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故该碑可能为840年后西迁河西走廊的、由后唐赐封为英义可汗的甘州回鹘可汗的纪功碑;一说为牟羽可汗的纪功碑。
古族名。“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居于今四川盐源以南、云南西洱河以北。贞观二十二年(648),遭唐将梁建方所率蜀12州兵进讨,酋帅双舍拒战兵败,70余部落降唐。首领蒙和被任为县令,余众感悦。不久,其首领
相传为彝族始祖。据贵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载,约西周时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传31代至※笃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贵、川诸地,称※彝族6祖。
古地名。秦时南海郡治所。秦末至汉初,为南越国都(在今广州境),三国吴时改广州。汉以来,一直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今有番禺市,是近年番禺县改,在广州市附近。
元朝将领。蒙古巴儿忽氏。※唵木海子。受父教,熟知用炮技术。父卒,以从战功,袭炮手总管。世祖至元十年(1273),守正阳,置炮200门,击退宋军进攻。十三年,从丞相伯颜攻宋,驻军临安之皋亭山。南宋王室降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相传建于明初。实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乾隆、同治、光绪、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和扩建。占地4000平方米。寺正门除阿拉伯文题名外,还悬有
①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良年号。946—951,凡6年。 ②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1321—1323年,凡3年。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初名“礼拜寺”。位于北京市东四。明正统十二年(1447),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友修建。景泰元年(1450)赐名“清真寺”。大殿拱形门楣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系库法字体。寺内有明朝
即“国朝耆献类征初编”(1431页)。
辽臣。名又作末只。字留隐。契丹族。为仲父房隋国王※耶律释鲁之后。以皇族入仕。辽景宗初年,为林牙,掌文翰,以精干著称。保宁年间,迁枢密副使。时契丹对中原政策援北汉抗宋,北汉常受宋扰,请援。乾亨元年(97
藏语音译。意为“贡折”。即附有礼品之庆祝表文。例于清朝皇帝喜庆典礼之日呈进,以表示祝贺。始于五世达赖喇嘛遣使向顺治帝呈送附有礼品之信件。后历世达赖喇嘛、班禅、各大呼图克图及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等官员,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