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嵩璘

大嵩璘

?—809

渤海国第六世王。一作大嵩邻。文王※大钦茂孙(一作少子)。唐贞元十年(794)冬,成王大华屿死,继位,次年,改元正历。受唐封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因唐已于宝应元年进封其祖父大钦茂为渤海国王,现仅授郡王,遣使至唐请改封。十四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渤海国王。因事唐恭谨,二十一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元和元年(806),加授检校太尉。为稳定文王死后渤海上层争夺王位的动荡局势,多次遣使朝唐,争取支持;并积极发展与日本的经济文化联系,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局势有所稳定,渤海国运得以延续。元和四年死,谥康王。

猜你喜欢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 东方五史

    见“东方全史”(513页)。

  • 荔波县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

  • 泰赤乌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泰亦赤乌、泰畴、太赤温、太丑兀里。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海都后裔。传至海都曾孙俺巴孩,人口繁衍,自成一部。游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以北地区。自合不勒罕(成吉思汗曾祖

  • 塔奔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土司衙门伙食管家。管理“塔约”(炊事员)、“色尔委格格”(背水)”等工作。还要轮流到官寨执勤,每次1人,每月工资粮1斗10批,自备口粮,(实际上在土司伙房吃饭,并不给粮食

  • 辰州府

    行政区划名。明改辰州路置,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县,隶湖广布政使司。清初沿用明制,领州1,县六:黔阳、麻阳、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乾隆元年(1736),割黔阳、麻阳属沅州府

  • 特默齐

    ?—1793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达延鄂齐尔汗曾孙。自幼生长于准噶尔。及长,与从侄班珠尔同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地区。乾隆十九年(1754),为避达瓦齐乱,随阿睦尔撒纳等内附,驻牧喀尔喀界

  • 罗卜藏丹津

    ①蒙古族喇嘛学者。亦译作罗卜桑丹津,梵文名苏摩提沙沙那达罗。生活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拥有“固什”称号。为喀尔喀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后移居归化,今呼和浩特)的弟子。著有蒙古著名编年

  • 修巴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湟中县西南临近鲁沙尔之上新庄、大源、盘道、大才一带。清代称塔尔寺族,民国时称金塔乡,解放后曾改为金塔藏族自治乡。相传是雍正(1723—1735)间,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息后划归塔尔寺管

  • 长沟寺

    裕国族喇嘛教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城西北约35公里处,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有经堂81间及绘塑佛像等。乾隆五十一年(1786),增建佛化堂11间,广度茶房10间,门楼3间,建筑巍峨,所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