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板升城

大板升城

明代东蒙古城镇名。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兴建,由投靠俺答汗的白莲教徒丘仝等组织汉族工匠施工。约建成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据《三云筹俎考》、《大清一统志》等所载,地点在※丰州滩西部,约在今土默特右旗一带。三十九年(1560),被明大同总兵刘汉焚毁略尽。四十四年(1565),由白莲教徒赵全、李自馨等进行重建,“创起长朝殿九重”。翌年,再次修缮和扩建,拟作俺答汗“称帝”之所,成为土默特部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隆庆五年(1517),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另谋更靠近大同的地方修建城市(即※库库河屯),以便通贡互市,遂将该城封授其爱孙※把汉那吉。万历十一年(1583),把汉那吉卒,该城由其妻※把汉比吉掌管。俺答汗遗孀三娘子欲兼并该地,力图让其亲生子※不他失礼与把汉比吉合婚,但遭到俺答汗义子※恰台吉等强烈反对,双方大战于大板升,未分胜负。俺答汗长孙※扯力克乘机抢先与把汉比吉合婚,占据该城。十三年十二月(合公元1586年2月)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卒,扯力克为继承顺义王位,弃把汉比吉,与三娘子成亲,不他失礼遂得以与把汉比吉结婚,占有该城。不他失礼卒后,由他们的亲生子※素囊台吉继承。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及后金相继西入土默特,屡遭战火摧残,该城废弃不存。

猜你喜欢

  • 恩冬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传统居住的长屋。干栏式,竹木结构,铺茅草、木板或芭蕉叶为顶。分两层,底层圈养禽畜,上层住人,沿一侧用木板或竹片分隔为若干个“恩拜”(小房间),相对一侧留出狭窄通道,连接两端出

  • 弗郎罕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州源流考》改作富尔哈河,并说清代富尔哈河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东流入辽吉善河,有富尔哈城;一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

  • 依兰府

    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地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治所在依兰喀喇,即今依兰市。辖域东界密山府,西邻方正县,南连宁安府,北接桦川县。古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唐为渤海地。辽为

  • 林凤祥

    ?—1855太平天国杰出将领。亦称林凤翔。广西武缘县(今武呜县)林圩广寺村人。壮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人放牛和帮工为生。爱习武,尤善骑射。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

  • 豆留䩭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豆留䩭领部而得名。晋太元十四年(389),豆留䩭与叱豆浑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率众降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予官爵。参见“陇

  • 仁懿皇后

    见“萧挞里”(1996页)。

  • 崔忻《井阑题名》石刻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和尔盖山接本部左翼后旗界,西至沙喇哈达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南至搜吉乌苏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北至伯尔克山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二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

  • 苏执义

    西夏大臣。枢密承旨※苏执礼兄。夏仁宗时(1140—1193)官御史大夫。大庆四年(1143)四月,夏州地震,居民陷没,谏言恤民疾苦。仁宗李仁孝下令,震灾之州,死者2人免租税3年,1人免租税2年;伤者免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