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
峡名。系指黔江流经广西武宣县勤马至桂平县弩滩地段。两岸高山耸峙,江水奔流直泻,江面横亘一大藤,以作桥梁,故名。一般又指今桂平、平南、藤县、金秀、武宣、贵县、象州等“磐六百里”地区,包括整个大瑶山境域,是瑶族主要聚居区。明代这里曾爆发了震撼全国的瑶民大起义。成化元年(1465),浙江布政司左参赞韩雍率16万官军镇压瑶民起义后,为断绝瑶民交通,斩断大藤,易名“断藤峡”。正德三年(1508),两广总督陈金派人与当地瑶族义军订立《永通条约》,明武宗下诏镌刻《敕赐永通峡》。
峡名。系指黔江流经广西武宣县勤马至桂平县弩滩地段。两岸高山耸峙,江水奔流直泻,江面横亘一大藤,以作桥梁,故名。一般又指今桂平、平南、藤县、金秀、武宣、贵县、象州等“磐六百里”地区,包括整个大瑶山境域,是瑶族主要聚居区。明代这里曾爆发了震撼全国的瑶民大起义。成化元年(1465),浙江布政司左参赞韩雍率16万官军镇压瑶民起义后,为断绝瑶民交通,斩断大藤,易名“断藤峡”。正德三年(1508),两广总督陈金派人与当地瑶族义军订立《永通条约》,明武宗下诏镌刻《敕赐永通峡》。
即“朱蒙”(792页)。
元朝官署名。掌晋王府事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刺为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遂改王傅为内史。三十年,立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武宗至大元年(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名《塔尔巴哈台界志》。1870年8月12日(清同治九年七月十六日),清朝钦差大臣奎昌和俄国钦差大臣穆罗姆佐夫在塔尔巴哈台签订,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第三个子约
西夏钱币名。铸于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铜质,小平钱,穿上穿右“圣福”2字,为年号福圣承道圣字升书;穿下穿左为宝钱2字。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土族他称。蒙古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见“糺” (1276页)。
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世班禅却吉尼玛被胁迫赴印度返藏后,请驻藏大臣代奏,拟由北路亲赴北京觐见,面陈藏事。掌办达赖喇嘛事务之※商上闻讯,集议数日,以英军侵略拉萨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曾拟入京
北魏末年北镇流民起义首领丁零人鲜于修礼年号。526年,凡1年。
西夏官吏名。景宗李元昊建国初期设置,掌边境关卡事务及管理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