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林
渤海国宗王。天成元年(926)正月(一作四月),奉命率百余人朝后唐,贡人参、昆布(海带一类水藻)、白附子及虎皮等方物,还进女口。旋闻国亡,遂奔王氏高丽国。
渤海国宗王。天成元年(926)正月(一作四月),奉命率百余人朝后唐,贡人参、昆布(海带一类水藻)、白附子及虎皮等方物,还进女口。旋闻国亡,遂奔王氏高丽国。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十五年(1417)设置之亦东河卫均称作伊屯河卫。
清代通蒙古地区驿道。自京师北行370里至宣化驿,120里至怀安县驿,60里至高山站,60里至聚乐堡驿,60里至大同县站,60里至高山站,60里至左云站,60里至右玉县站,20里至杀虎口站,100里至和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又称泼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泼寒、泼胡。多于寒冬腊月间举行。届时,人们聚集街头巷尾,或赤身裸体,或戴神鬼、兽形面具,或骑马胡服,互相用水浇泼,至而泼洒行人,狂而作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占尼河卫,并说清代有占尼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70余里,西南流。
见“捏古伯”(1854页)。
862—902唐末晋王李克用部将。本姓张,名污落。回鹘人。张君政子。唐大中(847—860)初,其父随怀化郡李思忠内附,遂家居云中合罗川。少善骑射,晓四夷语,通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李国昌亲信。后从
?—1457明哈密忠顺王。亦称哈力锁鲁檀。蒙古贵族。故王※卜答失里之子。正统四年(1439),父卒,嗣位。时其地回回、畏兀儿、哈刺灰等种落杂居,头目不相统属,莫能节制,众心离涣,势渐衰。翌年,都督皮剌
参见“牟干姆”(9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