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天山

天山

西域古山名。见《汉书·武帝纪》。《汉书·西域传》称北山,为东起车师前王廷(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西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之山,即今天山山脉。《后汉书·明帝纪》、晋《西河旧事》、《魏书·西域传》等均称白山。《隋书·西域传》等作阿羯田山,为突厥语“阿克(白)塔克(山)”之古译。《隋书·北狄传》称时罗漫山。《新唐书·地理志》作折罗漫山。《括地志》作初罗漫山。金朝乌古孙仲端《北使记》、耶律楚材《西游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等称阴山,其意为北山。《大明一统志》云天山在哈密与交河城北,指今天山山脉东段。清《西域图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说天山是西域中干,以天山为总名,东西3千余里,南为回(维吾尔)部,北为准噶尔部,所指为今新疆天山山脉。

猜你喜欢

  • 瓜勒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

  • 府户

    见“军户”(925页)。

  • 贡萨

    亦称“古姆萨”。景颇语音译,意为“旧制度”,即山官制度。旧时云南景颇族地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以山官为首管辖一个或数个村寨。辖区之间不分统属,辖区内由山官各自为政,没有专门立法和执法机构,利用传统的习惯

  • 刘承祐

    931—950五代后汉皇帝。948—950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晋高祖刘知远次子。生于邺都,初从父镇太原,署节院使,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后晋初,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迁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

  • 御制惠远庙碑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

  • 撒儿塔兀勒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坎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作建德力城,又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大唐西域记》作媲摩城。在于阗东300里,建于德力河东。拘弥见《后汉书·西域传》,为东汉西域城郭之国,居宁弥城。

  • 欠对山

    古山名。一作次对山。今人认为即大兴安岭上之甫喀山;旧说为大兴安岭南段索岳尔济山西北之斡特该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贷勃山居住。

  • 道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亦称“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为哀悼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

  • 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即“都蓝可汗”(18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