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夷俗记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教战、战阵和贡市等20章组成。内容记述明代蒙古族(主要是东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经济生活、法律制度、军事组织、兵力兵器、习尚禁忌和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作者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任山西榆次县令,后历任宁夏粮储郎中、宁夏巡抚、宣大总督等边关要职。数十年中留心边务,注意蒙古内情,根据其见闻,撰成是书。自云著书之宗旨是告诫人们,蒙古虽强,但只要熟悉“虏情”、“弃我所短,习虏所长”,改善边防,加强战备,亦可战而胜之。故在书中带有对蒙古族的敌意和歧视观点。排除其错误观点,此书为研究明代蒙古族军政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较完整而十分珍贵的资料,可与※《俺答汗法典》、※《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相参证。该书有旧抄本,题名《北虏风俗》,并附《北虏世系》。明万历刻本《宝颜堂秘笈》中作《夷俗记》,无序言及世系。清代刻本均作《夷俗记》。还收入《明宁攘全编》、《广百川学海丛书》、《续说郛》等丛书中。美国学者塞瑞斯将该书译成英文,并作了详细注释,刊载于《华裔学志》1945年第10卷。

猜你喜欢

  • 李老谷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中路驿道所设驿站之一。南距枪杆岭站10余里,北接龙门站。驿路由谷中穿过,过谷后可望见尖帽山,是元廷埋葬后妃的陵地。

  • 左郡左县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建立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先后在南豫州、荆州、司州、郢州、雍州、益州、江州、湘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共有左郡65,左县138。与内地郡县不同,多以原

  • 兀答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乌塔里卫,并说清代有乌塔里山,在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南160里。

  • 契丹语,指无蚊蚋、水草丰美的地方。亦有以此作为专名,如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下属四“瓦里”(一级组织名),其中之一则称“抹”(见《辽史》卷31)。金代初年,因袭契丹诸抹而置群牧

  • 五音切韵

    西夏文音韵书。编纂于西夏早期。现存四种写本,皆残。其一有西夏皇帝序,内称在汉、吐蕃韵书影响下,参照西夏文韵书《文海宝韵》编成。序后有105韵母和九音显门36母。书分韵表、韵图两部。韵表名为“九音显门”

  • 完颜吾扎忽

    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泰州都统※完颜婆卢火孙。善骑射。年20,以本班祗候郎君都管从征,以功授修武校尉。熙宗皇统二年(1142),权领泰州军。攻陕西,至泾州,大破宋兵于马西镇,超迁宁远大将军,袭猛安。

  • 桑昂曲宗之战

    清末桑昂地区藏军阻截川军入藏之役。宣统元年(1909),藏军聚兵于恩达,抗川军入藏,并进袭盐井,以图扰川军后路。川军后营管带程风翔和刘赞廷率军渡江往御。江卡营官达拉与桑昂曲宗藏官会合,夹击程风翔边军,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楛矢

    见“楛矢石砮”(2164页)。

  • 朵儿必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朵儿必河、恨古河等处女真首领官夫答兰等81人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任官夫答兰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尔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