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东段以南的广大山区。使用人口3千多人。崩尼—博嘎尔珞巴语支系繁多,语言内部有一定差别,就已经调查获得的材料,大体可划为崩尼、博嘎尔、达木3个方言。三者之间,崩尼与博嘎尔两个方言要接近一些,达木方言差别要大一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米林县博嘎尔珞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19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无送气辅音。塞擦音有舌面前部位一套。因吸收藏语借词,增加了卷舌清塞擦音1个。有3个双唇腭化辅音。无唇齿音。无复辅音。有14个单元音,分长短两套各7个。长元音只出现在单元音中。复元音极少,仅1个前响复元音ei。节尾辅音有m、n、、p、t、k、r7个。有习惯调,无音位调,声调不区别词义。有词头。语法特点:虚词、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性、数的词尾。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作句子成分。数词与量词连用时,量词在前,数词在后。数词“8”是用“4”和“2”连结而成。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多数。有格语法范畴,用粘附性后缀表示。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和更远指。动词有体、态等语法范畴。分一般体、现行体、将行体、即行体、完成体5种,用在动词后加语尾助词的方式表达。态有使动态和互动态两种,使动态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表达,互动态在动词后加助词表达。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有表示领属、受动、工具、从由、处所、时间等类,使用时间较广泛。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有的在谓语前,有的在谓语后。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占词汇中大多数。有丰富的构词词头和词尾,但并不弱化。派生词和复合词在词汇中都占较重要的地位。合成的复合词以修饰、联合、补充3种形式为主,主谓式、动宾式的复合词也有,但不如前三类能产。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也有一定数量的近期汉语借词,但也许是从藏语转借来的。借词以音译为主。

猜你喜欢

  • 苦兀

    见“苦夷”(1330页)。

  • 扶余城

    古地名。因置于夫余故地得名。高丽国境内重要军镇。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在今辽宁昌图县北40里之四面城;一说是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侧一面城古城;有说在吉林省农安县城附近;旧有说在辽宁开原县城西南。贞观五年(63

  • 旧土尔扈特部东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奇布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固山依特格勒贝子,建旗。分3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3)

  • 安难答

    见“阿难答”(1216页)。

  • 马拉坎达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招商中茶

    明代茶马法之一。又称“召商中茶”。洪武(1368—1398)初年,因明廷急需马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河州(今甘肃临夏市)、洮州(今甘肃临潭县)等地,又于其处置茶仓四所,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

  • 后凉

    十六国之一。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吕氏所建政权。淝水战后,前秦日趋瓦解,原奉苻坚命征伐西域之氐族首领吕光乘机携带大量宝物东归凉州。于前秦太初元年(386)十二月,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都姑臧(今

  • 末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又作“摩些”等。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的同音异译。元李京《云南志略》:“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吐蕃接界,临金沙江。”元代居住地区基本与南诏、大理时期相一致,以通安、宝

  • 朝觐途记

    书名。清末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原稿为阿拉伯文。咸丰十一年(1861)由作者门人马安礼译为汉文,在云南昆明刻版问世。书中记叙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自云南昆明出发,赴缅甸仰光,乘船渡海,经印度洋

  • 朵颜三卫

    即“兀良哈三卫”(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