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拉
见“巴雅尔”(412页)。
见“巴雅尔”(412页)。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博尔济锦,意为“蓝眼睛”。据《史集》载,该部出自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后逐渐成为姓氏。清代译作博尔济吉特氏,指也速该诸子的后裔,即元代蒙古“黄金家族”之后。
488—508北魏宗室。字宣德。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封京兆王,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皆委之。兄宣武帝元恪即位后,为护军将军
?—533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子。史称其“好读佛经,览书史”。景明四年(503),封汝南王。熙平二年(517),为中书监、仪同三司。寻坐杀人罪免官,以王归第。正光元年(520),
元朝大臣。字公迈。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孙,恒阳王※廉希宪第五子。由太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任至江西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曾师事南昌士人熊朋来,从学诸经礼义。至治二年(1322),迁陕西行省左
“塌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北塌里为※涅剌部下之一石烈。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泰宁县(今吉林省白城市西南)。仁宗延祐四年(1317),升泰宁府置。英宗至治三年(1323),以泰宁县5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
苗族以前没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与苗族人士杨雅各、汉族人士李斯提反等为居住在云南省昭通、彝良、大关、永善、巧家、武定、禄丰、禄劝、楚雄、曲靖、宣威,贵州
参见“议榔”(614页)。
据《旧五代史·武皇纪》载,为唐朝将领,西突厥别部沙陀首领。后唐君主※李存勖始祖。唐贞观(627—649)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李世民讨高丽、薛延陀,以战功为金方道副都护,居家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镇
见“宰赛”(19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