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央语

布央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壮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和广南底圩附近的村寨中。说布央语的共约两三千人。除部分老人和小孩外,布央人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和附近的壮语。谷拉乡俄村的布央语有29个声母和94个韵母。带韵尾时,它的低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高元音也有短元音和带过渡音的区别,有-i、-u、-щ、-m、-n、-、-p、-t、-k 9个韵尾,它的韵母系统与本语支的普标语和同语族的壮语比较接近;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和1个轻声调。布央语除了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带ma、mə、pa和t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前缀都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谓语后面,表示数量的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的前面,其他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分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但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的“别”,则在谓语前面。这点与拉基语和仡佬语不同。布央语除了跟本语群诸语言,如普标、拉基、仡佬等关系比较密切,同源词比较多,彼此都有一套大体相同的基数词外,跟壮、侗诸语言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除声、韵、调等语言系统比较接近,从壮语吸收的借词比较多外,布央语还有少量语词跟周围的壮语不同,却与没有什么接触往来的侗水诸语言相同或相似,例如布央语“房屋”叫luok55,与广西中部的拉珈语和广东怀集县的标语相同;“给”叫nak55,与毛南语相同;“舌头”叫e43me44与侗、水等语言相同。普标语等也有类似情形。可见,它们之间语词相同或相似并不完全是接触和扩散的结果。联系到布央人关于其祖先来自广东、广西的传说和广西贵州一些地方与布央有关的地名很多等情况来推断,布央的先民(普标、拉基、仡佬等先民大概也一样)可能源于我国古百越集团中的其他支系,与源于西瓯骆越的壮侗诸族的先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来他们也逐渐向西迁徙,经过广东、广西等地,最后才到达滇、桂、黔边境地区的。

猜你喜欢

  • 罕幵

    故枹罕侯邑。汉置,属天水郡。因迁罕幵之羌居此而得名。东汉废。晋太康四年至永嘉末(283—313),慕容吐谷浑自燕历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驰,创居于此。故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南。

  • 瑚尔起

    ?—1769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雍正三年(1725),由监生授八品笔帖式。乾隆四年(1739),授佐领。十二年(1747),授协领。十三年,随征金川,赏戴孔雀翎。十九年(1754),授呼

  • 秃都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推屯河卫。永乐六年(1408)正月,女真首领必缠等16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实山等7卫同时设立,以必缠等为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十月,秃缠

  • 达巴八措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之一。亦作“塔巴八部”。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门隅西部。※《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9世纪初,叶尔巴拉隆贝吉多吉弑达玛赞普后,其兄弟嘎瓦·秋多吉逃亡至此“统治百姓”,设“有管理

  • 瑷珲直隶厅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北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在黑龙江城,后移治黑河镇。辖域东西13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东至俄国阿穆尔省之伯利格沁,西界嫩江府,南连兴东道所属东勒喀伦,北接黑

  • 杨赛音不花

    见“杨赛因不花”(980页)。

  • 李七

    即“李文彩”(1028页)。

  • 八剌沙衮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纳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阿格乃

    撒拉语音译,意为“兄弟”、“本家子”。撒拉族历史上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近亲组织。因血缘关系亲疏程度不同,又分真阿格乃、近阿格乃、远阿格乃。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由兄弟结婚分居后的2至20多户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