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之战
春秋时白狄鲜虞人与晋国的战争。晋悼公(前573—558年在位)时,白狄东迁,进入华北地区,不断遭到晋国的压制和打击。周景王(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白狄肥、鼓为晋所灭,鲜虞人处于孤立之中。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鲜虞人乘晋军主力南调与齐宋卫会盟伐楚之机,举兵反晋,大败晋师于平中(地望不详。杜预《集解》云:平中,晋地),生擒晋大夫观虎。战争结果,鲜虞氏崛起,于次年(前506年)联合肥、鼓遗民建中山国。晋国深以为耻,连续两年进攻中山国,欲雪平中之恨,然中山国已屹立于诸侯之中。
春秋时白狄鲜虞人与晋国的战争。晋悼公(前573—558年在位)时,白狄东迁,进入华北地区,不断遭到晋国的压制和打击。周景王(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白狄肥、鼓为晋所灭,鲜虞人处于孤立之中。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鲜虞人乘晋军主力南调与齐宋卫会盟伐楚之机,举兵反晋,大败晋师于平中(地望不详。杜预《集解》云:平中,晋地),生擒晋大夫观虎。战争结果,鲜虞氏崛起,于次年(前506年)联合肥、鼓遗民建中山国。晋国深以为耻,连续两年进攻中山国,欲雪平中之恨,然中山国已屹立于诸侯之中。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斛萨。游牧于独洛河(今土拉河)北,南接多览葛,有胜兵万人(一作7千)。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高阙州,隶燕然都护府。
部落名。又作诺罗部、努牙喇部、耨野勒部、禄耶勒部、努业勒部、努雅勒部、卢业勒部、卢日热部、闹雷部、努烈部、鄂伦部,皆诺雷之转音。满语,“流荡不定”意。其地河水弯曲,河床较浅,水涨时,经常改道,故名。地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则割”,主财计,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8承旨、8都案、26案头。
见“舒尔哈齐”(2262页)。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177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旺舒克次子。雍正六年(1728),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八年(1730),受命督运科布多军粮。九年,解运马匹赴巴里坤。继随亲王策凌额驸等
古族名。※戎的一支。周幽王元年(前781),周王命伯士往伐,反为所败,伯士战死。
金大臣。本名牙哥,字全道。懿州(治今辽宁阜新县东北)胡土虎猛安人。女真族。奥屯氏。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由蒲州司侯,升校书郎兼太子司经。累迁翰林待制,权户部侍郎,佐参知政事胥持国治河。以功授河
1787—1846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三世(一作四世)。亦译作也摄丹丕嘉灿、业希丹毕札拉参、伊希丹毕札拉参等。加佛教传说的十三位先世,亦作第十六世。生于甘肃宗汇之北噶达托布达寺附近的扎拉通地
见“察剌秃山卫”(2477页)、“者剌秃卫”(1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