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必来

忽必来

①(?—约1211)蒙古国大将。又译虎必来。八鲁剌氏。雄勇善战。享“那颜”(官人)称号。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各部。宋淳熙十六年(1189),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赤” (佩刀侍卫)。嘉泰二年(1202),受命整顿军纪,惩治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籍没其所掠财物。四年,充先锋,征乃蛮部,破敌于纳忽山(今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战功最著。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并总管汗国军务。为十大功臣之一,与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獒”。所辖千户隶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征哈剌鲁,于太祖六年(1211),收降阿儿思兰汗,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旋卒。 ②见“忽图剌”(1488页)。

猜你喜欢

  • 海青牌

    元朝乘驿凭证之一种。又称海青符。有海青金牌、海青银牌之分。因牌上铸有海东青图像,故名。牌呈圆形,故又称※圆牌或圆符。专为军情大事而设,元代驿传一般公事差遣凭※铺马圣旨乘驿,遇军务之急,则凭海青牌乘驿。

  • 李凤岗

    清末武术家。河北沧州孟村镇人。回族。自幼随叔父(镖师李冠铭)学六合拳。刻苦好学,对六合拳门各类拳术、器械,无不精通,尤喜耍双刀。咸丰年间(1851—1861),被聘为天津卫海镖局镖师。后入叔父“成兴”

  • 乌泥

    西夏语“太后”之汉译名。

  • 高皇歌

    畲族历史叙事诗。又称盘瓠歌、盘古歌、龙皇歌、盘匏王歌等。各地流传本详略不一,内容大同小异。七字一行,长者达三四百句。一般由回忆、出征、成亲、隐居、打猎殉身、迁徙和尾声等9节构成。内容是根据畲族原始图腾

  • 辽瓷

    指考古发现的辽代陶瓷。此术语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最早判明有出土地点的辽瓷是1939年在辽宁建平(叶柏寿)辽墓中出土的绿釉鸡冠壶。狭义指辽土烧造,并为契丹人使用的,如鸡冠壶、盘口长颈瓶、鸡腿坛、三彩

  • 杜马

    门巴语音译。旧时门巴族祈盼儿童健康成长的习俗。流行于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给小孩理发后,把剪下的头发收在一起揉成团,挂在孩子胸前,称“杜马”。意为使孩子平安长大。

  • 木鼓房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村寨中供奉木鼓的茅棚。过去佤族群众相信木鼓能通神,是大家崇拜的对象,故每个村寨都有一至数间安放木鼓的房子,以四根树干为支柱,顶上复盖茅草,结构十分简陋。但修建时,各户都得派人参加,还得

  • 沙格德尔

    1869—1930近代蒙古族民间诗人。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查汗木仁人。出生于贫苦牧民家庭。因家境贫困,7岁被送入林东召当喇嘛,在寺内习经、干杂活,同时开始编唱“好来宝”,曾因讽刺活佛喇嘛,揭露其虚伪

  • 白保乐人民解放团

    海南岛抗日武装组织。白、保、乐,指白沙、保亭、乐东三县。1944年冬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建立。以参加过1943年白沙起义的黎族群众为核心组成,由白沙起义的黎族首领王国兴为团长,王玉锦(黎族)为参谋,

  • 丹增才旺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嘉庆二十年(1815),任孜本。道光二年(1822),与诸噶伦于聂塘寺护卫达赖喇嘛灵童楚臣嘉措,并参加坐床典礼。次年,陪同驻藏大臣巡视那曲、后藏等地。九年(1829),以青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