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恒乍绷起义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为“称王造反”,并逮捕了大批群众,遂激起以恒乍绷、腊者布等人为首的起义。初,起义仍限于借粮、银、牲畜等,及遭土司与清军镇压,乃发展为武装攻占康普等地,并提出“借粮抗官”、“分种土地”等口号。附近怒、汉、纳西、白等族农民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壮大,拥众4000余人。义军攻占维西厅城,并在澜沧江上游江东地区坚持斗争,队伍发展至万余人。清廷派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等率重兵前往,并勾结当地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军在维西东至丽江、剑川,南至兰坪,北至阿敦子,西至澜沧江外的纵横千余里之间,遭到义军的节节抵抗,损失甚重。翌年四月,义军带兵大总管腊者布牺牲。九月,江东地区形势逆转。恒乍绷在傈僳族别的扒、乌恒布协助下继续率义军在澜沧江东西两岸迂回开展斗争。嘉庆八年(1803)九月二十日,恒乍绷被俘牺牲,十月起义失败。起义被镇压后,清廷为避免再激起民变,被迫查办维西厅守备等污吏,并明令免去维西土司对各族人民的一些封建特权,减免云南三十余府、厅、州、县的三年赋税。

猜你喜欢

  • 萨古巴益喜策丹

    见“益喜策丹”(1946页)。

  • 苦先

    即“苦叉”(1330页)。

  • 寻斯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苻洪

    285—350十六国时期氐族首领。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西戎首领。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晋书》称其“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时值永嘉之乱,常散家财,召集谋士商讨安危变通之

  •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阿喇布坦拒从罗卜藏丹津叛,率众归清。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七世哲布尊丹巴传

    书名。以蒙文撰写。作者佚名。成书时间据推测约在咸丰五年(1855)。书中详细记录哲布尊丹巴一世、二世、三世的生平,对四世、五世、六世、七世仅简单记录其出生、坐床概史。英人鲍登从蒙文译成英文,名《库伦的

  • 曹仆浑

    ?—447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正月,率吐京(治今山西石楼县)稽胡举兵反魏,依险拒守,抗击魏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等军。后西渡河,招引朔方(治今陕西清

  • 豪帅

    《魏书》等氐族部落首领的称呼。据《魏书·氐传》所载,氐族诸部“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管辖部落事务,各不相属。魏晋后,多受各王朝官爵,或自封官号,此称渐废。

  • 景龙金殿国

    傣族古国名。又称“泐国”。南宋淳熙七年(傣历五四二年,1180),由西双版纳傣族先民的首领※叭真所建。首府在景龙(即今景洪)。与傣族有族源关系的周围诸小帮纷纷归附,遂统一各部,共推叭真为一方之主,为第

  • 阿列

    见“完颜元宜”(1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