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基语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拉基语的仅二三百人)。拉基人有红、白、黑、花等几个支系,这大概跟他们过去服装的颜色和其他特点有关。不同支系之间,其语言有一定差异。其中黑拉基和花拉基的话比较接近,可以互相通话,和白拉基之间的话差别较大。拉基人大都与汉、壮、苗、傣等民族交错杂居,连他们所在村寨和曼美、曼邦等都是壮语和傣语的地名,所以拉基人多兼通汉语西南官话、壮语、苗语或傣语。金厂镇的花拉基语有25个声母和64个韵母。在7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的对立;除了带—i、—u、—m、—n、—收尾的韵母外,还有一套鼻化元音韵母;在民族的语词中,促声韵尾均已消失,拉基语中偶然出现的一些促声韵,一般都是从壮语、傣语吸收的借词。另外,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声母和韵母;有6个舒调和3个促声调。拉基语中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不少带a、la、m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前缀没有具体意义,仅作构词成份。拉基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面或后面的都有,其中汉语借词多在前面,民族词多在后面,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时,在谓语前用a35ku33作状语,但在谓语后面还要用否定副词lio11。拉基语和仡佬、普标、布央等语言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都有一套大致相同的本民族基数词;这些语言的同源词约在30%至40%之间(这是以200个最基本的词为基数统计的)。上述语言跟壮侗语族诸语言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5%上下。壮侗语族另外3个语支各语言的同源词都在45%至65%之间。调类一致,语音对应比较整齐。而和仡央语支之间调类不统一(仡央语群内部声调的对应也不整齐)。

猜你喜欢

  • 即“丘浮尤鞮单于”(593页)。

  • 世界征服者史

    书名。波斯史家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Ala’ u‘d-Din‘Ata—Malik-i-Juwayni)著。作者在蒙古汗国服官近40年,曾任蒙古镇守呼罗珊大臣阿儿浑秘书和报达长官。三次入朝哈剌和林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五十年(1785)置。策伯克多尔济子一等台吉恭格车棱裔。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一作6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盟,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辖。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米西苏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会种水田的彝人”。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及冕宁县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则羔利

    朝鲜语音译。即朝鲜族男、女穿的短上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均为斜襟,无纽扣。穿时,将前襟交叠,以长布带在一旁打结。男子上衣较女子的长些,袖口也宽。女子的上衣较短,仅及胸部。袖子在肘关节以下为上宽下窄。在

  • 断腕皇后

    见“述律平”(1348页)。

  • 撞撞水

    见“土河”(63页)。

  • 阔阔台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居杭海岭(今蒙古国杭爱山)。至元二十六年(1289)冬,因不堪忍受驿站的沉重劳役和各种需索,与撒儿塔台等率蒙古牧民和站户发动起义,攻占三处驿站,俘获驿站官员脱脱禾孙(

  • 奥娄河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