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难河
河名。又作“斡难沐涟”。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嫩河。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渡过※腾汲思海至该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居住。蒙古诸部统一前,蒙古部、泰赤乌部、札只剌部游牧于该河流域。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于该河发源地称汗,建蒙古国,故被蒙古人视为“祖宗肇基之地”。
河名。又作“斡难沐涟”。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嫩河。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渡过※腾汲思海至该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居住。蒙古诸部统一前,蒙古部、泰赤乌部、札只剌部游牧于该河流域。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于该河发源地称汗,建蒙古国,故被蒙古人视为“祖宗肇基之地”。
※西羌的一支。又称越巂羌。以盛产牦牛而得名,毛可为毦,是贵重物品。原居河湟间。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徙居越巂水下游。武帝元鼎六年(前111
又称“滇案”。清末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斗争。英帝侵占缅甸后,企图入侵云南。清同治十三年(1874),英军官柏郎率200余名武装“探路队”,以游历为名,准备从缅甸向滇西地区入侵。同时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望谟县地区。苗语称“扎比里”。丧主办斋要在丧期13日之后举行或更晚一些时候,举行时姑、舅、婿及表亲等需送彩色纸扎物一套及米、酒、猪不等。如婿则送牛杀祭。丧主在堂屋摆木桌一张,上
西夏晚期大臣。党项人。远祖系鲜卑人。襄宗时为太傅。应天四年(1209)蒙古主成吉思汗攻西夏时,守斡罗孩城(今属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巷战时被俘。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中京的有: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设。地在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境)南,西京(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只不得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札穆图卫,并说清代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北50里有扎穆图河,另有扎穆图窝集,在宁古塔城北120里。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15府之一。领定、潘2州。治定州,故址有多说,即在今兴凯湖以东前苏联滨海地区,或在其苏城一带;在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在乌苏里江左右或其下游;在宁古塔地方;在今辽宁岫岩和凤城县境等说。
藏语音译,意“有生有死”,西藏牧区牲畜租赁形式之一。其中以牦牛租赁者,又称“协”。与“结美其美”对称。其特点是“租赁关系不限于封建领主与牧奴之间,大都为出租、承租双方自愿,均以实有牲畜为基数,遇灾害死
523—600隋代佛教译经师。法号智藏。健陀罗人。西魏大统元年(535),经于阗,到达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后以北周废佛,拒从儒礼,遂于武平六年(575)与北齐僧宝暹、僧邃、僧昙等10人同往西域取经,
清代德格地区高僧。藏族。曾于西藏俄日寺学习经典,精通密法,通达五明,为清初德格著名之大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请白玛仁增创建德格五大寺之一佐钦寺,为西康著名之红教(宁玛派)寺院,不丹、尼泊尔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