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晾马台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围猎或参加骑射比赛。详见“晾马”(2218页)。 ②明代蒙古地名。在今内蒙古丰镇县以东,山西大同得胜堡塞北。明代处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的驻牧区内,因蒙古族牧民在此※晾马(即控马、吊膘的场所)得名。隆庆五年(1571)五月,※俺答汗率右翼三万户在此接受明朝的封号“顺义王”,宣誓与明朝永远保持和平友好,互不侵犯,并发布处理明蒙关系的《规矩条约》13条。此后明蒙关系进入和平通贡、互市的鼎盛时期。

猜你喜欢

  • 斡覩只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札希鲁克齐

    蒙古语音译。即“管旗章京”。清代蒙古官职名。辅佐札萨克旗长和图萨鲁克齐(协理台吉)。掌管军事、行政、司法等职务。职权与协理台吉基本相同,但不能代理札萨克,定额1名或2名,由札萨克、王、贝勒、贝子等从旗

  • 母则黑儿普

    彝语音译。意为由于租佃土地而产生的额外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社会中施行的一种剥削制度。包括三项内容:“母则窝”,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猪粮;“母则直”,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酒粮;“申直”,意为因租地

  • 小圈头

    旧时裕固族牧区为部落头目服务的差役。一人至数人。由※头目指派、或由交不起“茶马”(官税)的贫苦牧民轮流担任。任期1至3年,多达5、6年,乃至十几年。被迫为头目服役:催收官马、官羊,执行惩打任务,送信、

  • 大㚖

    1088—1155金初将领、大臣。亦名挞不野。渤海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迁居东京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辽末,被征入伍,与阿骨打军作战,兵败,脱身至宁江(治今吉林省扶余县石头城子)。城破,出逃,为女真军

  • 六谷蕃部

    宋代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吐蕃部落概称。又作六谷部、六谷部落。以居凉州城外六条大山谷而得名。分左右厢,自立首领,据地而治。地产良马。因抵御党项人李继迁西向,与宋有共同利害,保持友好关系,进行茶马互市,

  • 尼古我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歌”。旧时傈僳族十分崇奉鬼神,有各种各样的“祭词”和“卜歌”,每种※“尼”(鬼)均有其独特的祭法和祭祀歌,如“奥沙尼”(天鬼)、“米司尼”(山鬼)、“海夸尼”(家鬼)、“加古尼”

  • 土里

    见“罗武”(1415页)。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 匋陇建仔

    1195—1257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四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匋伻之子。南宋端平元年(傣历五九六年,1234),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颇能干。与外甥莽莱所建兰那王国(即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