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曼僜语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1个。塞音、塞擦音有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卷舌塞擦音主要出现在汉语或藏语借词中。有22个复辅音,分4类:一类是同部位的鼻音与送气塞音、塞擦音组成的5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边音组成6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卷舌半元音组成7个复辅音;再一类是4个三合复辅音。有6个单元音,17个复元音。复元音中二合的有13个,三合的4个。二合复元音以前响为主,共9个,由主要元音加i、u、щ韵尾构成。后响的4个,由介音i、u加主要元音构成。有7个节尾辅音:p、t、k、m、n、l、。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形态、虚词、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以粘附形式为主。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助词表达。量词不丰富,数词可直接作句子成分,数词和量词连用时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指示代词可单独作句子成分。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时态、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动词人称有一、二、三人称,数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时态有将来、现在和过去,用加前缀、后缀及动词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等方式综合表达。体有进行和已行两种,用在动词词根加后缀的方式表达。态有使动和互动两种,也用在动词词根后缀表示。式有命令和祈使两种,均用后缀表示。动词的方向后缀有7个,分两组,一组为向心4个后缀,一组为离心3个后缀,分别表示行为动作的不同朝向。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能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定指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中多音节词占多数。方位词较丰富,有一批名、动同形的词。构词词头很丰富,共有34个,也有一定数量的构词词尾,因此派生词在词汇中占的比例较大。复合词的结构有并列、主谓、支配、修饰等类。拟声词和四音联绵词都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藏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借入,也有少量意译词。

猜你喜欢

  • 史记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

  • 希期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与大黑彝平等的人”。他称期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及弥勒、祥云、武定、禄劝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民国册亨县乡土志略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1册9章。近人罗骏超(时为该县县长)等修纂。成书于1935年。是书简略记述册亨土地、人口、山川、气候、物产、交通、经济、教育、风俗等。布依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是布依族

  • 天安礼定

    西夏惠宗李秉常年号。1085—1086年,凡2年。

  • 千脚落地房

    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怒等族的干栏式住房。其构造是:依山坡或土包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作地板,四周就着桩柱围上木板、楞木或编制好的竹蔑笆为墙,顶覆木板或竹篾笆、茅草。其中以木板或楞木为墙的称“木楞房”或

  • 伊希卡噶

    突厥语ishkagha音译。伊希克(ishk),意为“门”,阿噶(agha),意为“主人”;合译为“门的主人”或“司门”。为※叶尔羌汗国最重要的官职之一,直接掌管宫廷的侍卫军队,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

  • 社长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 赵郡丁零

    见“定州丁零”(1528页)。

  • 泑泽

    西域古湖名。《说文解字》曰:泑泽,在昆仑下。即“蒲昌海”(2319页)。

  • 泥庞古部

    见“尼庞古部”(6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