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楛矢石砮

楛矢石砮

肃慎及其后裔挹娄等使用的箭名。简称楛砮、楛矢或石砮。因箭杆以楛木、箭头以石为之而得名。为肃慎族系早期狩猎工具和武器,亦为远古至隋唐时向中原部族集团首领和中央王朝纳贡的贡物。传说中的舜禹时代,肃慎人即以此物来贡,《国语·鲁语》所载孔子与陈湣公使臣的问答为最早、最详,其中云周武王克商后,令周边各族献纳土特产品,肃慎氏即以其贡之;周王室常以珍玉分给同姓王侯,勉其尽忠,并将此物视同珍玉,分给异姓诸侯,“使无忘服”。先秦和汉唐时期史书中有关肃慎族系与中原来往的记事,无不叙及。据《三国志·魏志·挹娄传》记,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后世史官、文人写肃慎故地史事,皆言之娓娓。《大明一统志》女直条载,石砮“黑龙江口出,名水花石,坚利入铁,可锉矢镞,土人将取之,必先祈神”。清代,还有许多人到松花江和黑龙江一带寻找。《宁古塔纪略》说石弩石料产江中,为松脂入水千年所化,有纹理,如木质,绀碧色,坚过于铁,土人用以砺刃,名为昂威赫。《柳边纪略》则说,其长只三四寸,色黑,或黄,或微白,有纹理,非铁非石,可以削铁,而每破于石。实则��为树的一种,史载状如荆,叶如榆,据清代有关记事及比较语言研究,即桦树一类的杂木。石砮,据今东北各地的考古资料,乃取“矽化木(古代树木的化石)”、黑曜石、变质岩等为原料加工而成。

猜你喜欢

  • 田益之

    见“西阳蛮”(696页)。

  • 魁乐觉

    即“皮逻阁”(671页)。

  • 回回教

    又称“回回教门”,或简称回教。是中国对伊斯兰教的古称之一。最早见于明初回回人马欢著《瀛涯胜览》一书。自宋以来,汉文史籍中,多用回回一词泛称国内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族或国家,因而伊斯兰教也习称为“回回

  • 八千颂般若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

  • 舜化贞

    877—902唐代南诏第十三世王。又作舜化真、舜化。乌蛮,姓蒙氏。隆舜之子。乾宁四年(897),父被其属下杨登(一说杨定、赵登)谋杀后继王位。五年,改元中兴。遣使诣黎州修好,唐昭宗不答。光化二年(89

  • 疏勒

    西域古国名。王治疏勒城(今新疆喀什)。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500余,口18600余,兵2000。国王之下设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1人。居民从事

  • 道行究竟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著。2卷。约同治二年(1863)成书。复初,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学通儒、佛、道、伊斯兰四教。本书借用儒佛道三教之哲理

  • 庆丰司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衙署设在西华门外北长街。前身为三旗牛羊群牧处,顺治十一年(1654)设,康熙十六年(1677),并入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另设立庆丰司,所办各项事务自行题奏,不再归

  • 丹津旺溥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乾隆(1736—1795)中,麻书、孔撒两土司争产构衅,以年幼势弱,逃往瞻对,被其叔喇嘛群赞藏匿里,请求清军援助。清廷因麻书为受印土司,不便被孔撒兼并,令四川总督前往开导,经剖

  • 东瓯越人。父摇佐汉击楚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受封东海王。父卒袭王位。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郢举兵围东瓯。粮绝,遣使告急汉帝。武帝令严助发会稽兵援之。解围后,率族人4万余人徙处江淮间,后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