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真诠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初刻本,清顺治、嘉庆、同治、光绪等版本。又有1922年北京清真寺刊印本,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1944年四川成都铁华锋重刊本。解放后,有此书及其另著《清真大学》、《希望正答》合印的一册本。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初刻本,清顺治、嘉庆、同治、光绪等版本。又有1922年北京清真寺刊印本,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1944年四川成都铁华锋重刊本。解放后,有此书及其另著《清真大学》、《希望正答》合印的一册本。
明嘉靖年间腊尔山地区苗民起义。腊尔山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区。嘉靖十九年(1540),该地连遭旱灾,粮食欠收,而土司和卫所官吏苛虐无度,民不聊生,奋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贵州铜仁平头苗首领※
?—449北魏大臣。代人。原属贺楼氏,后改姓楼。世为部落首领。13岁时袭父位,领部落。魏道武帝拓跋珪(386—409年在位)初年,受命从征破匈奴贺兰部。继从平中山,授太守。天兴五年(402)春,以沙门
?—约1261元朝大臣。又译牙剌洼赤、牙鲁瓦赤、雅老瓦实。全名阿吉思·马合木·牙老瓦赤。花剌子模人。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后,约在1221—1222年,携子马思忽惕(麻速忽)从玉龙杰赤,投奔成吉思汗,进
?—1880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敦氏 (亦作德都拉氏),隶布特哈正白旗。道光八年(1828),从征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擢头等侍卫。二十二年(1842),从扬威将军奕经戍镇海,以击英舰功,升正黄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大臣及诗人。白蛮(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据同时代人何光远《鉴诫录》载,此人任大长和国国主郑仁旻的布燮(清平官之一),善言辞,工于诗。前蜀王衍乾德(919—924)间
元代土司名。《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1327),“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二年(1331),改为八百等处宣慰司。其地在八百媳妇国境内,今泰国北部清莱、昌盛附近。为傣(泰)
?—1729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勐罕土司。傣族。西双版纳宣慰※刀金宝之叔。在地方拥有实力。因反对清廷推行改土归流,为清廷所患,蓄谋除之。雍正六年(1728),云贵总督借口江西茶商于西双版纳莽芝山贩茶时,因
明代云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时,兵部尚书王骥于正统七年(1442)令其把总赖罗义驻守,后升为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户撒。清初废为勐庄。康熙三十一年(1692)复置。雍正二年(17
藏语音译,又作“济仲喇嘛”。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凡在拉萨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或其附属寺院取得僧籍,并在僧官学校“孜拉扎”受训受委官职者称之。定额175名,四、五品衔,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系统。与俗官
?—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鄂拉氏。初由司辔护军授侍卫。乾隆五十一年(1786),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解诸罗围,擒林爽文,赐“巴图鲁”号。继从征廓尔喀,擢二等侍卫。参与镇压苗民起义,擢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