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州藏文僧尼录残卷

沙州藏文僧尼录残卷

吐蕃古藏文文献。是一份关于沙州僧尼名单的目录。见于托玛斯《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此僧尼录记载沙州曷骨部、丝棉部的比丘尼(俗称尼姑)人名。从文件内容看,所记比丘尼均为汉人,既记载比丘尼出家前的俗名,亦记载了其出家后的僧名。其中多数是平民,也有的原是奴婢身份。如比丘尼朗秋,原是沙州丝棉部裴氏海柳;比丘尼泰真系沙州曷骨部梁氏秀秀;比丘尼桐秋,系沙州戈氏棠棠,原是戈氏吉灵之奴婢。此残卷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献之一,对研究古藏语及吐蕃占领区沙州的宗教、比丘尼之来源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福因寺

    召庙名。位于阿拉善旗乌图巴格驻牧地。又称北大寺。与延福寺、广宗寺2大寺齐名,建筑规模宏伟,由济穆特活佛住持。有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各1员,分管庙务、财政和经典。格思贵(僧官) 1人,管全寺喇嘛。盛时

  • 成汉太宗

    见“李雄”(1022页)。

  • 地坝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末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光同任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部册无名,未准世袭,亦未颁给印信、号纸,仍称长官。住牧四川酉

  • 卢鹿蛮

    古部落名。亦称落兰。属乌蛮系统,为乌蛮七部之一。据《云南志》、《新唐书》等记载,唐时分布在今云南省巧家、东川、会泽、寻甸、晋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四川省西昌、德昌、会理、泸沽走廊一带。大理国时,因首领名

  • 忽兰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四卫同时设立。《藏洲源流考》作呼兰山卫,并说清代叶赫城东北、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400里有呼

  • 仫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仫佬”或“锦”。古代属※百越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僚、伶,明清时开始称木佬、姆佬等,解放后用现名。总人口159328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罗城仫佬族

  • 阇阇秃

    见“彻彻秃”(1099页)。

  • 穹咧

    见“花蓝瑶”(999页)。

  • 大都路都总管府

    见“大都留守司”。

  • 汉盘陀

    见“渴槃陀”(2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