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300)元朝官员。回回人。祖居西域,移居太原。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中书译史从平章政事赛典赤经略川、陕。十一年(1274,一作十二年),署云南行省幕官,安抚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功。十四年
见“忽汗河”(1487页)。
1894—1989民族学家、藏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筱庄,四川南充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得张澜先生资助,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就读。1929年,应胡子昂先生之邀,首次赴西康考察,足迹遍及康定、丹巴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
?—1364元末大臣。又译达识帖木儿、达识铁睦迩、达世帖睦尔等。康里氏。字九成。※康里脱脱之子。幼与兄铁木儿塔识入国学,读经史。初为太府监提点。历任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大司农。顺帝至正七年(1347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1594—1651清初将领。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臣杨古利弟。初封佐领,隶正黄旗满洲。后金天聪八年(1634),与都统图尔格统左右翼军,略明锦州,晋护军参领。随皇太极伐明,克保
?—1344元代云南大理第九代总管。亦称信苴光。白族。大理人。※段隆子(一作※段义子)。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一作元统元年,1333)继任大理总管。同年,吐蕃兵攻入云南,遂率大理军败之于河尾关(今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重要战役。岐沟关在今河北省涿县西南。辽圣宗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为取幽燕,再度北伐,遣大将曹彬等率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田重进等军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