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书名。东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或阳衒之)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北魏、东西魏时期的三部杰作。衒之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洛阳曾为东汉、曹魏、西晋的京都。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又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迁都洛阳,此后40年,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由于皇室崇奉佛教,伽蓝(梵语佛寺)骤增,也是佛教重地。及尔朱荣入洛,杀王公朝士2000余人,当时死事之家多舍居宅以施寺,为死者祈福。永熙(532—534)初,“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东西魏分立,东魏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诸寺僧尼皆徙邺。后东西魏长期战争,洛阳备遭战火破坏。武定五年(547),衒之因事至洛阳,见往昔繁华的洛阳古城,此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抚今思昔,感触万端,遂抱着对故都横遭大劫之沉痛心情,撰写此书。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共5篇,追叙北魏盛时洛阳内外伽蓝的兴隆景象,兼叙政治、人物、风俗、民族、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中用细腻的笔触记述城内外著名伽蓝的结构和帝都风物、庭园景色;详尽记载北魏末年契胡尔朱氏拔扈的史实,并对拓跋鲜卑等贵族权豪和僧侣地主穷奢极欲的生活及其贪鄙性格,寓有讥评之意;描述洛阳商市,特别是永桥市和鱼鳖市的繁荣景象,生动地介绍了南北诸族饮食嗜好殊异的风俗。同时,记述了四方诸族归附者居住的四馆(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里(归正、归德、慕化、慕义)情况。此外,还据宋云《宋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综述宋云、慧生西行求法经过,为研究古代西域及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本书文字简明清丽,颇有特色。传世刻本有如隐堂本、吴琯古今逸史本、绿君亭本、汉魏丛书本、徐毓卿本、璜川吴氏真意堂活字本,照旷阁学津讨源本、吴若准集证本、洛阳西华禅院重刊集证本、李葆恂重刊集证本、唐晏钧沈本、日本大正藏经本、四部备要重印集证本、张宗祥合校本等。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范祥雍校注本,1978年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修订本、校注补本。

猜你喜欢

  • 关于卫拉特人的故事

    书名。亦称《四卫拉特史》。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格隆加班沙拉勃撰。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一说二年)。原书为托忒文。该书取材多为口碑资料。准噶尔部郭莽喇嘛、喇嘛学者阿尔达加勃士、鄂齐尔图汗妻多尔济喇布

  • 里吾底事件

    云南怒江知子罗(碧江)殖边公署里吾底村傈僳族人民的抗暴斗争。1912年秋,村民岳阿尔与普阿齐发生土地纠纷,双方诉之于知子罗殖边公署,公署委员长景绍武率殖边队28人前往排解。该队入村后,任意敲诈钱财,不

  • 仆散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乙离骨岭(今朝鲜咸镜山脉),约在今镜城附近。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使族人叟阿招附之。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部长之家与皇族完颜氏“世为姻婚,娶后尚主”(

  • 布鲁

    蒙古族投掷器具。蒙古语音译,意为“投掷”。起源于1300多年前,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狩猎中创制的工具和武器,用以狩猎和作战。平时用以锻炼身体和提高投掷技术。后来发展为蒙古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形状如镰

  •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639唐代西突厥可汗。又作咥利失可汗、咥利始可汗。阿史那氏。※咄陆可汗阿史那泥孰弟。原为同俄设,又作同娥设。唐贞观八年(634),阿史那泥孰卒后,继汗位。次年,遣使赴唐求和亲,献马匹,唐朝依例册封

  • 城舞

    古舞名。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后所作。以舞行列方正、像城廓而得名。舞者80人,刻木为面,“狗喙兽耳,以金饰之,垂线为发,画猰皮帽,舞蹈姿制,犹作羌胡状。”唐称安乐舞,声乐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

  • 桑丹桑布

    1633—1720东蒙古地区活佛。内蒙古昭乌达盟人。父名达赖。母名苏格苏尔。15岁娶妻,后因家庭不和,离家出走,到土默特左翼寺庙受戒为僧。从22岁始,先后在雅麻图、哈当和硕等地僻静山洞修行长达16年。

  • 乾隆帝

    即“弘历”(643页)。

  • 扬阐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与另一类奴隶“扬更”相似,亦属于“庸部”。详见“阐”(2105页)。“更”(1048页)、“扬更”(754页)。

  • 独吉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属熟女真,居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辽阳之阿米吉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