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西

火西

傣语音译,意为“什夫长”。传说最早是傣族军事组织中的一个基层单位,每10人编为一个“火西”,设一头目称“乃火西”,后来逐渐蜕变为行政组织。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陇”之下村寨之上的一级行政组织,同时又是一个分配封建赋役负担的单位。每个“火西”包括七八个至十余个村寨,由上级领主委任所在村寨有威望的大头人统领,称“叭火西”或“召火西”,并与各寨头人组成类似“议事会”的组织。勐的摊派赋役一般只下达到“火西”,再由“火西”分配至各负担户“火很”,并负责督缴,是傣族封建领主强制农民承受封建负担的工具。

猜你喜欢

  • 盛吉县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兴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靖宇县东北白山镇附近。辽灭渤海后,辽太祖将被俘民众迁至今辽宁北票县东南,仍以其县名置县统之,属辽兴中府黔州,金废。

  • 南充国县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 倭恒额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东布特哈莽鼐屯(今黑龙江讷河县)。※色楞额之弟。咸丰十年(1860),以委防御从征河南,镇压义军,赏戴花翎,官二等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以帮统率察哈尔蒙古八

  • 顶圈

    朝鲜族传统的辅助搬运工具。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稻草或布制作,呈圆圈状。一般为农村妇女使用。当搬运瓦盆、包裹、篮子、筐等物体时,先将顶圈垫于头顶,然后再将物体置于顶圈上。不仅可以使物体放置平稳,亦可缓

  • 斡耳罕河

    即“斡儿寒河”(2427页)。

  • 忽都合

    蒙古斡亦剌部首领。又译忽都花、库都喀,或称忽都合别乞。善巫术,称别乞(族长、长老之意,部落首领、萨蛮巫师首领称号)。率部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南宋嘉泰元年(1201),与哈答斤、散只兀等11部

  • 明庆

    ?—1880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敦氏 (亦作德都拉氏),隶布特哈正白旗。道光八年(1828),从征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擢头等侍卫。二十二年(1842),从扬威将军奕经戍镇海,以击英舰功,升正黄

  • 拉夫凯

    清初达斡尔族首领。亦作喇巴奇。顺治七年(1650),沙俄殖民者哈巴罗夫东侵入犯该地时,他拒绝殖民者的要求,保持民族气节,声明自己是清朝臣民,并帮助疏散鄂尔河口一带居民。

  • 仙鹤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因其平面布置非左右对称,屈卷为仙鹤状,故名。在江苏省扬州,临近运河。唐宋时期,扬州为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阿拉伯、波斯等国穆斯林来此经商者很多。据《图书集成·杨州府祠庙考》记载,

  • 思陀甸长官司

    明清哈尼族土司之一。明洪武十七年(1384)后以府改置。因治所置于思陀(又作思他,即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思陀),故名。辖境东至落恐乡界10里,南至元江直隶州界50里,西15里,北10里交元江界;其地今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