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烔奈语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般有42个,韵母分单元音,复合元音,鼻化元音3类,一般有44个;在固有词中送气音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即1、3、5、7调)音节;没有浊闭塞音声母,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如mp、nt、d等,这类声母可以出现在单数、双数两类调的音节中;有双唇闭塞音、舌根闭塞音与1组成的复辅音声母,如pl、phl、kl、khl等;有混合舌叶塞擦音、擦音声母,其音质接近舌尖后音;韵母元音不分长短、松紧,设有塞音韵尾,有鼻音韵尾,也有鼻化韵母;声调有8个,与汉语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八、阳八相当;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以修饰式为主,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人称代词有单、双、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中、远指之别;人称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领属性定语、数量词组作定语时,都在中心语前;形容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限定性定语时,均在中心语后;有相当丰富的状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在中心语后;动词没有自动、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使用烔奈语的瑶族不多,居住在一个县内,语言内部比较一致,分散在各村自称烔奈的瑶族可以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鬼主

    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各有部落,为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的首领,或称“鬼首”。可能源于信仰鬼教而命名。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

  • 贞安

    见“十二安”(8页)。

  • 纳里速古鲁逊

    即指今“阿里三围”地区。详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355页)。

  • 塔山前卫

    见“塔山左卫”(2159页)。

  • 阿拉沟竖穴木椁墓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1976年至1977年发掘。地表封石、土穴、木椁。单人葬、双人葬均有。规模大、殉物多。出土虎纹金饰牌、饰带、双狮铜方座、细泥红陶器、漆器、丝织物等。金饰物尤多,形制具有

  • 兀者讨温千户所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 春米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但

  • 忽儿珊

    见“呼罗珊”(1390页)。

  • 景颇

    景颇语音译,意为“人”。部分景颇族自称。汉称“大山”。※景颇族中的一支系。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盈江县的支丹山、铜壁关、巨石关、普伦、邦瓦等地,还有部分散居于梁河县、瑞丽县、潞西县、陇川县的一些地区。语言属

  • 大玛哈鱼

    鱼名。“玛”一作“麻”或“马”。鲑鱼的一种。为冷水性的洄游鱼类,是淡、咸两种水养成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贵鱼。鱼籽更为佳肴,富有营养;精巢可制鱼精蛋白。分布于北太平洋,中国主要产于黑龙江流域。是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