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烧饭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北风扬沙录》)。蒙古,“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草木子》卷3)。《元史·祭祀志》记皇室“每岁,九月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烧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湩,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湩杂烧之。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帝后“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后“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一说烧饭内容仅限酒食;一说“烧饭”一词虽起于契丹,其俗为诸多北方民族所共有,系源于王沈《魏书》所记乌桓葬烧死者乘马、衣物礼俗。所烧之物甚广,不仅酒食,杀马殉葬为其主要内容。《元朝秘史》记“烧饭祭祀”为“亦捏鲁”,“做烧饭”为“土烈士连”。后世人死烧纸制房屋、车马即其遗风。

猜你喜欢

  • 斡里端

    见“萧挞不也”(2426页)。

  • 瑚图

    ?—1687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洪鄂氏。顺治十二年(1655),以护军校随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出师湖广,于岳州、武昌败明桂王军。十七年(1660),随安南将军洛讬赴福建,败入厦门之郑成功部。康熙二年

  • 伊尹模

    即“男武”(1080页)。

  • 躶濮

    古族名。见《华阳国志·南中志》。系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县,后移耿马),相当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

  • 乌斯多

    渤海大首领之一。又作乌思罗、崔乌斯多、崔乌斯。渤海国灭亡后,隶属辽东丹国。后周显德(954—960)初,率30人自东丹国逃投后周。

  • 沟主

    亦称布主。壮语音译,意为“主户”、“主人”。唐宋时邕州羁縻州地区土民对土官的总称,包括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同发遣、权发遣等。因拥有辖区内全部土地、山林、河流及土民,故称。土民依附在“沟主”的

  • 景耀寺

    裕固族地区喇嘛教黄教寺院。又称“经窑寺”。位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大河区亚乐乡。建于清顺治(1644—1661)年间。乾隆六年(1741)重修。属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土观活佛管辖。为五个家(部落名)宗教活动中心

  • 乌守尔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一种农业税。又译乌什尔、乌舍尔。每年征收所获谷物的十分之一。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霸占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后,在南疆各地也强行实施这一制度。占有土地的封建主阶级为了逃避赋税,常

  • 拜寺口寺院遗址

    西夏塔寺遗址。见“拜寺口塔”(1664页)。

  • 费雅河卫

    见“法因河卫”(15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