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子连名制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制,以确保父系血统和财产由血亲传承,并区分血缘亲属的远近,使远离者不失其祖。此种制度在我国不少民族中普遍存在,有的一直保留至近代。连名方式约4种:其一为父子连名与母女连名并行式。如布朗、拉祜、独龙等族。此乃母系残余尚存或父子连名尚未健全的反映。其二为父名与子名顺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女名之前。有彝、纳西、景颇、怒、哈尼、基诺、贵州部分台江苗族等。如丽江纳西族土司家族的谱系是:阿琮阿良—阿良阿胡—阿胡阿烈—阿烈阿甲……,每代的前两个音节为父名,后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三为父名与子名反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名之后。有佤、维吾尔、贵州苗族、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和平埔人等。如瓦族永格来寨杨布勒家谱系是:豪克所—格朗豪克—比欧格朗—克士比欧—剖恩克士……。从格朗豪克一代起,后两个音节为父名,前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四为父子重名式。即子名中重复父名的一二个字或一二个音节,而不注重于顺序。如历史上的烧当羌,其四代世系为滇良—滇吾—东吾—东号。此外,白族过去曾有冠姓连名与冠姓重名的连名形式,如大理国主段氏后期的谱系是: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兴—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以上各种连名法,当出现与他人同名时,有些民族则采取增连祖父名,或氏族、部落、家族名以示区别。前者如高山族、贵州台江苗族,后者如独龙族等。

猜你喜欢

  • 扎西康赛

    见“锵清”(2452页)。

  • 四杰

    又作“四骏”。蒙古语称“掇里班曲律”,《元朝秘史》写作“朵儿边曲鲁兀惕”。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大开国功臣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的共称。曾分任四怯薛(宿卫)长,世袭。详见诸人条。

  • 宗室

    皇族。古已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清代制度,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始得称为“宗室”,天聪九年(1635)始定是制。此中,又以帝系为“万支”中之本,

  • 什钵苾

    即“突利可汗”(1759页)。

  • 腹心部

    契丹开国时皇帝所拥核心军事力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置。为※皮室军的前身。《辽史·耶律曷鲁传》称:建军初期,“时制度未讲,国用未充,扈从未行;而诸弟剌葛等往往觊非望。太祖宫行营始置腹心部,选诸部豪健二千

  • 好太王碑

    高句骊第十九世王(392—413年在位)墓碑名。王名谈德(《梁书》、《北史》作“安”),谥号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亦简称“广开土王”。“太”,一作“大”。立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清光

  • 纳葛里

    辽、金时地名。女真语,“居室”之意。女真族本迁徙无常,至金献祖完颜绥可时乃徙居海古水(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北海沟河),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楝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纲葛里。随着定居和居室的出现,反映客观存在的

  • 崇纶

    ?—1854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喜塔腊氏。道光时,由内阁贴写中书,充军机章京,官至署督粮道。咸丰二年(1852),授湖北巡抚。次年,以太平军沿江东下,攻兴国州田家镇,官军失利,被革职留任。太平军

  • 祁国屏

    土族东祁第十一世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朵尔只失结后裔,※祁秉忠侄(一说秉忠之子)。明朝时袭西宁卫都指挥同知。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进逼西宁时,率军抗击义军。清顺治二年(

  • 额敏都霍什提卜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乌什人。清郡王※霍集斯从弟。乾隆二十三年(1758),因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反清,受霍集斯派遣,往叶尔羌(今莎车)招抚阿布都伯克(霍集斯兄),潜将谋告霍集占,致阿布都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