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纳查

白纳查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山神爷”。亦译作“白那恰”。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地区。旧时,诸民族的猎民和放木排者均信仰和祭祀。认为,山中的一切野兽由它管理或是它豢养的家畜,崇敬和不冒犯它,会保佑平安,多捕野兽。其偶像,一般是找一棵山中高大老树,削去一块树皮,画个老人脸像,用红布遮盖;也有在一块白布上画一只老虎,一个山神爷,两侧站着两个小鬼,供在山岭木制小庙里。都相信,高山、深沟、怪石和怪树是其居住的地方。猎人狩猎经过山神爷像处都要跪拜,祈求保佑,多打野兽。赫哲族猎人每到一新猎场,领头人堆起未燃尽的木棒,率领众猎手跪拜,请求不要怪罪青年人说“怪话”,保佑多得猎物。一般在喝酒吃饭时,先向火中扔洒点饭酒,或先将饭碗、酒杯在空中绕两圈后再扔洒,表示敬其先享用。过去猎人都这样做,解放后仅限于老年猎人。鄂伦春人中还流行,游猎中打到第一只鹿,或犴、野猪等大野兽,要先敬当地的山神。据说它怕火星,故各族狩猎中皆禁忌烧崩火星的柴。鄂温克族中有关于其来源的传说,鄂伦春人中亦有它帮助小孩多捕野兽及不听话的猎手打不到野兽的动听故事。达斡尔人认为其是善神,常习称善良的人为“白纳查”。

猜你喜欢

  • 宇文氏

    古部落名、姓氏。源出匈奴,为南单于远属,原居阴山地区,统12部。史称“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被长襦及足,而无裳”。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约公元1世纪时,移

  • 巴图蒙克

    ①(?—1774)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从叔父。乾隆十八年(1753),率众“三车凌”内附。授札萨克辅国公。二十年(1750),从西路清军征达瓦齐。二十三年(17

  • 阿旺罗布藏称勒饶结

    ?—1900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九世。藏族。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之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生于桑叶那拖。咸丰八年(1858),经金瓶掣签,确认为第穆活佛

  • 越人歌

    春秋时榜世越人船夫唱的一首歌。楚国令尹鄂君哲在泛舟时听到越人船夫拥楫而歌,韵律优美,情感动人,因楚越语言不通,把歌词用汉语记音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请人翻译为汉语。后世广为流传。是研究越族语言的珍贵资料。

  • 折藏万户府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1员。

  • ①铁勒诸部之一。游牧于铁勒诸部之最南端。初附属突厥汗国,及突厥颉利可汗败亡后,归附于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其首领大俟利发浑汪举部附唐。次年,唐以其地置皋兰都督府。后又分东、

  • 闪仲俨

    1597—1642明代诗人、书画家。字人望。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天启五年(1625)庶吉土。崇祯九年(1636)选任解元。曾寓居金陵(今南京),与弟仲侗均有诗名。曾任永昌府太史。崇祯(162

  • 晋代匈奴十六王

    匈奴官号。共八种,各分左右。即左右贤王、左右奕蠡王(汉代称谷蠡王)、左右於陆王、左右渭尚王(汉代称渐将王)、左右朔方王、左右独鹿王、左右显录王、左右安乐王,凡16等。为单于重要辅政之臣。皆由单于子弟充

  • 年四

    即“项崇周”(1569页)。

  • 阿努达喇

    ?—169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人。简称阿努、阿奴,也称阿努哈屯。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汗孙女(一作女,误)。美而慧。初嫁※僧格。康熙九年(1670),僧格在内乱中被杀后,使人间道至西藏告僧格弟噶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