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祅教

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暂衰落。信徒多移居印度西海岸。奉《阿维斯陀》为圣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神,污浊、黑暗、破坏、死是恶神、主宰善端的神祇是阿胡拉·玛资达,恶神的最高主宰是安格拉·曼纽(希腊人称为“阿赫里曼”)。善与恶彼此间经常进行斗争。善神创造肥土沃壤,家禽家畜、土、水、火;恶神创造贫瘠荒漠,凶禽猛兽、毒蛇、害虫、疾病、死亡。世人应该弃“恶”就“善”,否则死后便要受阿胡拉·玛资达的审判,或送上天堂,或投入地狱。其警世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提倡拜天、拜火,其传入中国最早始于北魏。北魏、北齐、北周皇帝相继带头奉祀。西域焉耆、高昌、疏勒,于阗也先后皈教,隋唐时,长安、洛阳等地进一步流传,东、西两京都建有祅祠,并置萨宝以管理教徒,每岁定时祭奉。会昌五年(845),因武宗采纳道士赵归真建议,罢黜佛教。该教与景教、摩尼教也同时被敕命禁止。但镇江、汴梁等地至北宋末还有袄祠,高昌、于阗也流传至10世纪。

猜你喜欢

  • 杨永安

    北周时期沙州氐帅。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一说为※杨法琛子。北周时为开府、上柱国。大象二年(580)八月,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反周,永安召集利、兴、武、文、沙、龙等6州之众响应。十一月,被北周大

  • 西游录

    书名。元耶律楚材撰。一卷,分上下篇。约成书于1228年。上篇主要记载1219年作者从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军行中亚途中的见闻。所记西行道里、西域山川、物产、风俗,均较详细,可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相比

  • 叶什勒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又名伊西洱库尔淖尔。《西北边界图译汉考证》作伊西洱库尔。又作雅什里库里。“库尔”、“库里”与“淖尔”皆“湖”之意。即今帕米尔高原上的雅什库里(原中苏待议地区)。

  • 屯弥桑菩札

    松赞干布(617?—650)辅政名臣之一。藏文创制者。吐蕃人。大臣屯弥阿努热嘎达之子,生于今隆马宗之聂地。曾奉命先后出使唐及尼婆罗(今尼泊尔),迎娶唐文成公主及尼婆罗公主,为增进汉藏及尼藏之间友谊做出

  • 拖克索

    满语,意译,意为“庄”、“庄子”、“屯里”、“屯庄”等。清初汗、贝勒和八旗官员役使阿哈(壮丁、奴仆)耕种的庄园。早在后金初期,辽沈地区已大量存在。天命四年(1619)八月,努尔哈赤曾遣“诸贝勒的包衣八

  • 牢城军

    金代京师防城军的一部分。由曾因盗窃之类而犯罪者组成,以充防筑之役。城防建筑中苦累之役皆由此等人承当。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改为武卫军的一部分。

  • 滑雪板

    滑雪用具。古称“木马”。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冬季的交通工具,也是狩猎用具。《元一统志》开元路条载:“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过去,满、鄂温克、赫哲

  • 苏木台站

    参见“地方台站”(678页)。

  • 大和卓木

    见“布拉呢敦”(470页)。

  • 察隅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流域,东接缅甸,南邻印度,西为珞瑜地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隶属察木多(昌都)呼克呼图。雍正年间(1723—1735)赏为达赖喇嘛香火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