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游小志
书名。两粤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张心泰(江苏江都人,汉族)撰。约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篇幅较大,内容记述两粤山川、名胜、物产、民俗、民族等。记贺县的瑶族、广西土司地区的壮族及海南黎族、粤江流域蛋民的社会习俗颇详。如瑶族喜欢在春节期间跳彩麒麟舞、土司地区壮族婚嫁习俗、黎女文面习俗等,均有所载,为他书所罕见。为研究两广瑶、壮、黎等少数民族社会习俗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甲申(1884)铅字排印本、光绪庚子(1900)《梦梅仙馆》刊刻本等。
书名。两粤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张心泰(江苏江都人,汉族)撰。约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篇幅较大,内容记述两粤山川、名胜、物产、民俗、民族等。记贺县的瑶族、广西土司地区的壮族及海南黎族、粤江流域蛋民的社会习俗颇详。如瑶族喜欢在春节期间跳彩麒麟舞、土司地区壮族婚嫁习俗、黎女文面习俗等,均有所载,为他书所罕见。为研究两广瑶、壮、黎等少数民族社会习俗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甲申(1884)铅字排印本、光绪庚子(1900)《梦梅仙馆》刊刻本等。
即“杨奇鲲”(974页)。
傈僳语音译,意为“生产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社会青年男女在春季生产劳动中产生爱情,至秋季,种下的庄稼熟了,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
见“合撒儿”(835页)。
辽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为乌苏伊肯河谷与床金河谷交汇处,北望赛汗山,东南可直达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西北沿敖尔盖河谷上溯庆州(今巴林右旗白塔子),是联系北部草原的重要通道。唐时置
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旺察氏。自护军校累迁福建建宁镇总兵、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宣化、广东右翼诸镇总兵、正蓝旗汉军副都统。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参赞大臣,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受命将索
布依族民歌。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地区。相传古已有之,明清多有记载。有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两种。两首合成的称“双调”、“排排歌”,两首以上连缀在一起的称“长歌”。曲调有“大调”、“小调”两种。大调放声歌唱,歌
见“安禄山”(910页)、 “安庆绪”(907页)。
①(?—1085)西夏毅宗皇后。宋朝人。本为李元昊国舅没藏讹庞子媳,与毅宗李凉祚私通。闻讹庞父子密谋欲杀谅祚,密告之。奲都五年(1061)四月,诛讹庞父子,九月入宫册后,生子秉常,乾道元年(1068)
古族名。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唐宋时期分布于南诏统辖下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2节度辖境内。其人以银片裹齿为饰,故名。行此俗者不及以金饰齿之普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文字。朝鲜文创制以前,朝鲜族曾长期使用汉文,后来又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拼写自己的语言,称为“吏读”。公元15世纪朝鲜开始创制适合自己的语言特点的文字。1444年由世宗李祹主持,在许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