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干会盟
19世纪中叶云南哀牢山区彝族首领李文学和哈尼族首领田四浪(又名田政)领导的两支反清义军的会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以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为扩大力量,决定联合哀牢山中段由田四浪领导的另一支起义武装,于咸丰八年(1858)六月二十四日(彝和哈尼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火把节)会盟于云南景东县者干坝的土主庙,誓为推翻清廷而斗争,拥李文学为“夷家兵马大元帅”,田四浪为副帅。两军会盟使起义军得以壮大,并提出更明确的斗争目标,成为太平天国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叶云南哀牢山区彝族首领李文学和哈尼族首领田四浪(又名田政)领导的两支反清义军的会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以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为扩大力量,决定联合哀牢山中段由田四浪领导的另一支起义武装,于咸丰八年(1858)六月二十四日(彝和哈尼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火把节)会盟于云南景东县者干坝的土主庙,誓为推翻清廷而斗争,拥李文学为“夷家兵马大元帅”,田四浪为副帅。两军会盟使起义军得以壮大,并提出更明确的斗争目标,成为太平天国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耶律弥勒”(1315页)。
僚人的一支。南北朝时恒棱地区僚人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今四川嘉陵江支流林溪上游仪陇等县一带。部众甚强。北周天和三年(568),梁州恒棱僚举兵反梁,梁总管长史赵文表采取“为恶者讨之,归善者抚之”(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在不同场合对其国王使用不同称呼:对面呼“圣王”,民间通俗称“可毒夫”,此为表笺用语。
见“铁弗氏”(1877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哈勒察卫,并说清代索伦部境有萨哈勒察地,属黑龙江所辖。
辽代契丹小字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附近巴拉哈达山洞内。有多处,现可辨出70余字,中有意为“大康三年四月十三日”字样。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蒙元《圣武亲征录》作撒里桓,《元朝秘史》作撤里黑昆。《西域图志》等作塞尔勒克,《西域闻见录》赛阔罗,《西域水道记》塞勒库勒,《东华录》作色埒库勒。位于帕米尔高原
见“贺兰山”(1776页)。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元地方建置名。亦称征东招讨司。设置年代今有人说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然《元史》本纪中至元十年已有征东招讨使名,二十一年(1284)后累见征东招讨司。治所在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