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牌
参见“绿头牌”(2146页)。
参见“绿头牌”(2146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1952年统称
1674—1736明代藏传佛教高僧。壤塘曲尔基寺(位于今四川阿坝壤塘县)第五世活佛。出生于嘉绒地区郭杰之嘉麦族,人称郭杰瓦。9岁被确认为壤塘曲尔基寺第四世活佛扎巴卧赛之转世。13岁在曲尔基寺温布尊前受
古碑铭。北周保定四年(564)立。所在地不详。《金石萃编》有著系。碑后题名可识者160人,其中同氏81人,占一半。是了解南北朝时期同羌人
封爵名。西秦,系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陇西鲜卑贵族乞伏国仁于晋太元十年(385)称大单于。其弟乞伏乾归嗣立,于更始元年(409)改称秦王,史称西秦。占有今甘肃西南部。北魏神䴥四年(43
见“吉能”(680页)。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见“敌烈部”(1882页)。
参见“积利州”(1882页)。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如称匈奴为“胡”;乌桓、鲜卑先世因“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史记索隐》引服虔语);“汉人谓西域诸国为西胡”(《西胡考》);东胡与林胡、楼烦又被统称为“三胡”。匈奴亦自称
即“安登俊”(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