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府新志

西宁府新志

青海省方志。(清)杨应琚编撰。40卷。应琚,辽宁人,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出任西宁道。此书资料多为其在任时所集。约成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七年(1762),有刻本问世。全书包括10个专志,105个子目,约30万字。卷首有杭世骏序、杨应琚序、凡例及目录。卷1舆图,包括西宁府,西宁、碾伯两县,巴燕戎、贵德两厅,大通卫,黄河及五峰山等舆图10帧;卷2星野志;卷3—8地理志,包括沿革、疆域(形势附)、山川、水利、古迹、风俗、物产等;卷9—13建置志,包括城池(街市附)、公署(库、场所、狱坊、厂暨杂置附)、驿传(铺递附)、学校、堡寨、仓廪、津梁、关隘等;卷14—15祠祀志,包括坛壝、祠庙、番寺等,卷16—17田赋志,包括茶马、盐法、茶法、贡赋、番粮、塞外番贡、户口、番民户口、岁榷等;卷18—21武备志,包括兵制、戎器、驼马、贵德民兵、番族、塞外贡马番族,明塞外四卫,青海、西藏(附图、赴藏路程)等;卷22—26官师志;卷27—29献征志;卷30—31纲领志;卷32—40艺文志。其资料来源除旧志所载,多以采访所得,并摘抄档册、当地文献。其体例周密,严整有序。为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一部青海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历史沿革、经济、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历史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今青海省图书馆藏有当时的木版。

猜你喜欢

  • 巴儿思渴

    见“八儿思阔”(26页)。

  • 赶年

    土家族民间节日。亦称过赶年。流行于鄂西、湘西、黔东北及川东南等土家族地区。每逢农历除夕前一天(腊月二十九日,小月二十八日),举行盛大节庆活动。相传古时土家村寨遭敌人进攻,时值春节前夕,遂提前一天匆忙过

  • 元宝炬

    507—551西魏皇帝。535—551年在位。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孙,京兆王※元愉之子,母汉人杨氏。正始(504—508)初,坐父罪,兄弟皆幽宗正寺。延昌四年(515),宣武帝卒,得昭雪。

  • 扶余城

    古地名。因置于夫余故地得名。高丽国境内重要军镇。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在今辽宁昌图县北40里之四面城;一说是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侧一面城古城;有说在吉林省农安县城附近;旧有说在辽宁开原县城西南。贞观五年(63

  • 王宪章

    1887—1914武昌起义和反袁斗争中革命党首领之一。原名应贤,俗称十首领。贵州兴义鲁沟(今属安龙)人。苗族。性烈,体魁梧。少年就读于兴义府新建中学,后到贵阳新军营当兵,继进警察学堂。初任巡长。因辱骂

  • 它卜囊

    即“塔布囊”(2157页)。

  • 传统彝文

    我国彝族的传统文字。俗称老彝文,旧称“罗罗文”,史称爨文、韪书等。彝文属于表意文字,从形体上看,与汉字有相近之处,但它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彝文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但学者们一般认为彝文创始非一人一时

  • 社学

    元代村社建立之学校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依农村立社法令,每社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令子弟入学受教。先读《孝经》、《小学》,次习《大学》、《论语》、《孟子》等1经史。社学可自

  •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东南部苗民起义。为反抗清廷的军事强制和武力镇压,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苗民包利欲行暴动,遭逮捕,经斗争获释。十三年二月,因地方官吏以征粮为名大肆敲榨,古州(今贵州榕江、黎平、从

  • 丹增才旺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嘉庆二十年(1815),任孜本。道光二年(1822),与诸噶伦于聂塘寺护卫达赖喇嘛灵童楚臣嘉措,并参加坐床典礼。次年,陪同驻藏大臣巡视那曲、后藏等地。九年(1829),以青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