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木格塔里呼

西木格塔里呼

卫拉特蒙古习俗。意为“剪胎发”。婴儿出生后一般都不剪发,须留至第三年秋季牲畜肥壮时,请喇嘛选一吉日,邀集亲友一起欢宴,并分别请其剃发。剃发分首剪、家剪、客剪三项程序。第一剪须请属性相合、年纪大、子孙多或兄弟多的人先剪(一说舅父先剪),继由远亲和朋友,再次由近亲,父母最后。每次动剪前,都要先诵剪发词。参与剪发的人,都要给小孩送金钱和牲畜等礼物。剪第一撮发的人,至少要送绵羊1只。若送给牡羊,也不得出卖,要依靠其繁殖,作为“乌木齐”(财产份子)。仪式结束后,孩子父母要摆全羊招待来宾。宴席规模与程序,与婚礼仪式大致相当。

猜你喜欢

  • 木增

    1587—1646明末云南丽江土官、诗人。纳西族。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族名阿宅阿寺。土知府木青(阿胜阿宅)长子。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父职,被称“木天王”。多次随军或亲率土兵征战,势力西

  • 合里也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合里也为天祚皇帝※永昌宫下之一瓦里。

  • 兀颜畏可

    ?—1220金将领。隆安路(治今吉林农安县)猛安人。女真族。兀颜氏。初补亲军,充护卫,累官会州刺史。贞祐(1213—1217)初,为左卫将军、拱卫直都指挥使、山东副统军、安化军节度使。时山东义军蜂起,

  • 静安寺碑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碑。全称“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碑立于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大明城)之静安寺,寺早湮,碑尚存。原碑未确记所立年月,从碑铭中看,大致在辽道宗咸雍八年(1072)。碑额题全

  • 德古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噶钦多吉

    清代地方僧官。藏族。任札什伦布寺卓尼尔。康熙四十三年(1704),西藏汗王拉藏汗与第巴桑佶嘉措矛盾相争,应三大寺请,五世班禅罗桑益喜遣其赴拉萨与三大寺共同调解双方矛盾,达成协议,拉藏汗返青海。次年,返

  • 黑龙江至盛京驿道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自茂兴站起,西60里至蒙古境内色克吉,15里至纳哈代,15里至扪图克伊,40里至齐罕特默,50里至哈斐尔罕,50里至乌兰扎勒哈,18里至奈吉,30里至古尔班格尔,10里至俄尔拖巴喇,

  • 袞楚克图英

    ?—1649清初将领。蒙古族。和勒依忒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八年(1634),率200余人与德参济旺等投后金皇太极。编入正红旗,授甲喇额真。崇德元年(1636),授世职一等梅勒章京。二年,坐事降一

  • 阿拉木苏

    兽皮套裤。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阿木苏”、“阿木西”。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族的传统下装。无裤裆,只有两条半截裤腿,不相连接。每条上下各缝有皮条,穿时,上端皮条系裤带上,下端皮

  • 察赤

    即“者舌”(1348页)。